鎮軍大將軍陸抗的私兵,三千人。
魯肅的遺腹子,昭武將軍、武昌督魯淑的私兵,五千人(魯家的老巢在江夏郡,和老巢在江東的施績、陸抗不一樣。西陵的丟失對魯家的影響極大。所以這一次魯家是精銳全出。)
呂蒙第三子,孱陵侯、平西中郎將呂睦的私兵,三千人(和魯家一樣,當年跟隨孫策南下的淮泗將領,南渡后由于無法與江東士族爭鋒,所以其老巢大都建在荊州、交州。呂家的孱陵縣,緊鄰的地方叫公安。呂蒙最輝煌的一戰,其起點就是這里。)
另外還有新近被孫皓提拔的將軍吾彥以及雜號將軍左奕、蔡貢等人,各有私兵三五百人不等,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綜上,本次東吳平叛的軍事力量大約五萬余人。
“諸位,昨天典校那邊傳來消息,前日步仲思已經在西陵城公開舉起叛旗,根據陛下的命令,我軍應該趁著晉國大軍還未到來之時,盡快拿下西陵城。如何作戰,諸位如有意見,還請不吝賜教。”
與蜀漢、魏、晉都不同,東吳這個國家有很多特立獨行的地方。比如這個時代大部分國家都以右為尊,因為右手比左手更有力(比如劉備當漢中王的時候,拜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就是讓張飛在馬超之上)。而東吳卻偏偏以左為尊。所以左大司馬施績,其實就是東吳的最高軍銜所有者。
他的意見非常明確:我們要趁著晉國的支援到來之前,先把西陵拿下咯。這樣一來,晉國看到無利可圖,自然就會退走。
這是最省時省力的辦法:我們只需要打敗叛徒就行了。然后大家就可以各回各家——大家的私兵也會損失很小的。
所以施績的意見提出后,迅速的得到了魯淑、呂睦等人的贊同。
還好,現在下面坐著的人里面,有一個人叫陸抗。
“大司馬,末將有不同的想法。”
“哦?幼節有什么要說的?”
“大司馬,諸位同僚。西陵城,乃是家父首建,之后步子山不斷加固。這是一座內外兩層,城高墻深的堅固大城。現在駐守在城里的,又全部都是步家的私兵。短期內戰斗意志根本就不成問題。所以,這西陵城,短時間之內是拿不下來的。因此,末將的意見是,先征調五萬以上的民夫,圍繞著西陵的西、北、東三面筑墻。先把西陵給圍起來。然后等待晉國的軍隊來到之后,我們依托這道圍墻阻擊晉軍。待晉軍退走后,西陵城內的士氣必然因為外援斷絕而徹底瓦解,那時候西陵城自然就可順利拿下!”
“嗯,幼節的意思我懂了。”施績摸了摸胡須之后,提出了一個問題:“可是,修筑圍墻耗時耗力,萬一我們的墻還沒有修好,晉國的軍隊就到了呢?”
“大司馬,晉國的軍隊不會來得那么快的。來得太快,就要面對銳氣正盛的我軍,到時候晉軍必然損失慘重。這樣做是劃不來的。我要是晉國的統帥,就先坐看我軍與西陵叛軍廝殺,待得兩敗俱傷之后,再一舉南下,當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好吧,但是,若晉軍攻打我軍的圍墻時,西陵城的叛軍又殺出來了呢?那我軍不是腹背受敵嗎?”
“呵呵呵,大司馬,步仲思這個人末將是很清楚的。貪婪短視,蠢笨膽小。這樣的人,哪有勇氣沖出城來呢?”
“嗯,諸位,對幼節的意見,你們怎么看?”
“大司馬,末將魯淑以為,幼節的方略,不確定的因素太多。過于寄希望于敵人的愚蠢。所以,末將還是認為,應該急攻西陵城。”
“大司馬,末將也同意子湛的意見。應當立刻出兵急攻西陵城。”
“嗯,幼節說得很有道理。但本將還是決定,先率軍急攻西陵城!”
“呃……陸抗遵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