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了266年,晉、漢、吳三國都圍繞著西陵開始打起了各自的算盤。
西陵的地理位置之重要已經無需再做強調了,更重要的是現在盤踞在西陵的步家。這一家子經營西陵三十多年了,積累的財富和實力相當驚人。這樣一塊鮮美的肥肉,理所當然的吸引了眾多的烏鴉紛紛靠攏,就等著機會撲上去撕下最肥美的一塊肉來。
266年1月,晉國開始為本方的荊州軍團緊急撥付了三十萬石糧食、一億錢和兩萬副戰甲等戰略物資。同時命令現在在雍涼戰區的原一萬荊州軍歸建。
2月,吳帝孫皓發布圣旨,說西陵都督步闡,鎮守西陵多年,忠勤王事,多有功勛。特提拔為繞帳督(親衛隊長),到建業任職。
步闡接到命令后,一邊上書孫皓。說什么臣才德不足,不能擔任此職務,請陛下收回陳命云云外。立即向北荊州的司馬亮攤牌:西陵,要不要?要的話開個價出來。
3月,孫皓第二道征召的圣旨來到西陵,說小步啊,朕實在是非你不可啊,你就來吧!隨同這道圣旨一起出發的,還有建業的五千無難軍開始沿江而上。與此同時,鎮軍大將軍陸抗受命進入江陵城,左大司馬施績開始召集東吳荊州兵團的眾多武將聚會。
同樣在3月,晉國給步闡的回復正式送達:西陵,我們要了!步闡同志能夠幡然悔悟,脫離東吳這個邪惡的政權,反正到偉大光榮正確的大晉。這份功勞是極大的。現在正式任命步闡同志為大晉的都督西陵諸軍事、衛將軍、儀同三司,加侍中,假節、領交州牧,封宜都郡公。
4月,周處的無難軍到了南郡的郡治江陵城與施績、陸抗等人會合。同時東吳的荊州、揚州等地的地方官開始組織治下的民夫,將各種糧食、甲仗等物資向江陵城匯聚。
同月,晉國的荊州軍團完成整備,開始向著襄陽集結。
5月,孫皓第三次發布征召令,這一封征召令的言辭就非常不客氣了:來不來?不來就去死!
步闡回信:老子不來,你tm去死吧!
回信完畢后,步闡做了四件事。
第一,把自己哥哥步協的兩個兒子步璣、步叡送到晉國充當人質。第二,把自己的兩個兒子步庭、步環通過武陵郡送入蜀漢的涪陵郡。第三,召集本家所有的門客、家將、私兵、佃戶全部進入西陵城。第四,發布檄文,大罵孫皓上臺以來,陷害忠良,黨同伐異,暴虐荒淫,殘害手足之種種惡行。然后宣布:這樣的君主怎么有資格治理國家?從現在開始,老子不伺候了。現在,降下吳國的旗號,豎起晉國的大旗!
266年5月30日,東吳的都督荊州諸軍事,荊州牧、左大司馬施績在江陵城召開軍事會議,商討出兵西陵的方略。
這個時候東吳掌控的荊州,一共是12個郡。荊南八郡暫且不提。荊北四郡從西向東依次是建平郡、宜都郡、南郡、江夏郡。這四個郡全部都被長江縱灌而過,如果說長江是一條線的話,那么這四個郡就是這條線上緊密排布的四顆珠子。
建平郡,緊鄰蜀漢的巴東郡。是大巴山和武陵山的交匯地帶。境內基本都是蒼茫的群山。人口少、產出少,駐扎的士兵也極少。這里實際上是蜀漢和東吳的戰略緩沖帶,暫且略過。
宜都郡,其核心城市就是西陵。這里是長江三峽的出口,是長江上游與中游的交接處,戰略地位至關重要。現在,步闡叛吳降晉之后,這里已經不屬于東吳所有。
南郡,東漢時期荊州的核心大郡。后來被一分為三。現在的南郡,由于多年來宜都郡頂在了前面,所以這些年成了大后方。以前荊州的核心大城江陵城,已經無可避免的衰落了。其戰略重要性、城墻堅固度乃至市區繁華度,都已經被西陵城趕超。
至于江夏郡,雖然在地理上和晉國的汝南郡有很長的接壤。但因為桐柏山、大別山的原因,江夏郡的威脅從來不會來自北面。而只會來自長江。在東吳同時控制住江夏郡的上下游之后,這里也成了大后方。
所以,簡單的說就是:東吳將以南郡為基地,攻擊宜都郡。
現在東吳的荊州軍團大致戰力如下:
國家駐軍,三萬人。其中水軍一萬。另有周處奉孫皓之命率領五千無難軍支援。所以東吳國家軍隊是三萬五千人。
左大司馬施績的私兵(僅限本次投入作戰的私兵,下同)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