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隴山的東側,也就是你的右手側,是關中平原,也就是本書里經常說到的雍州的核心區域。
隴山的西側,也就是你的左手側,是黃土丘陵,也就是本書里經常說到的涼州的關鍵節點——隴西。(所謂隴西,就是隴山之西。這里就是河西走廊的起點)。
因為有隴山的存在,所以曹魏也好,晉國也罷。其雍州和涼州在地理上是割裂的。彼此之間的交通非常的不方便。
所以,蜀漢的北伐,從來都是圍繞著隴山來做文章。
因為蜀漢的國力弱小,無法一口氣吃掉雍涼,所以蜀漢的北伐,主要都是從武都、陰平出發,進入隴西。
涼州產出比較少,供養不起大型軍團。因此,曹魏或者晉國在涼州的常駐軍是比較少——至少沒有蜀漢主力兵團的數量多。因此,蜀漢北伐進入隴西后,往往能夠在前期占據一定的優勢。但是,當關中平原的魏晉主力部隊進入隴西后,蜀漢的軍力就會變成劣勢。這時候的北伐往往就不得不終止。
那么問題來了,蜀漢翻越秦嶺就極為困難了。隴山雖說比秦嶺小了很多,但那也是一道主峰將近3000米的大山啊。哪里是那么好翻越的。魏晉的主力如何才能迅速投放到隴西呢?
這是因為,在隴山的中間部分,有一道適合大軍通行的峽谷。只要這道峽谷在手,曹魏或者晉國就可以將關中平原乃至洛陽的主力部隊快速的投放進隴西戰場。以此形成對蜀漢的戰略優勢。
特別說明一下,這道峽谷呢。東邊的起點叫秦川。西邊的終點,叫,街亭。
騷年,你現在明白當初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為什么馬謖丟了街亭之后,蜀漢全軍瞬間總崩的原因了吧?
西元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發動十萬大軍,對曹魏進行第一次北伐。當時諸葛亮的策略是:以趙云、鄧芝為偏師,率軍兩萬從漢中郡北面的斜谷北出關中,做出攻擊長安西側郿縣的姿態以牽制住關中地區的曹真兵團。然后自己率領八萬主力,出祁山,走隴山之西。一時間,隴西五郡,有三郡投降。如果諸葛亮再強攻下剩下兩郡,那么整個隴山以西就將徹底歸于蜀漢,吞并涼州的戰略目標就將達成(隴西五郡一斷,更西邊的張掖、敦煌什么的就只能跟著投降。連帶著曹魏的西域長史府也只有跟著投降)。如果這樣的局面出現了,蜀漢后面的很多問題都可以得到徹底解決。(比如國力差距太大、荊州派和益州派的矛盾等)
還好(也許是叫不幸更貼切),曹魏朝堂的反應速度極快。
一方面,命令荊州軍團司令官司馬懿和右將軍徐晃從荊州出發,進入安康盆地(上庸三郡)平定響應諸葛亮北伐的孟達。
另一方面,魏帝曹睿率領二十萬中軍御駕親征,進入長安。
而最最關鍵的一招是,派出大將張郃,率領五萬精銳中軍,星夜兼程一路疾馳,過秦川,穿隴山,直抵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