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貴國就是這么對待盟友的嗎?兩國共同出兵,如此重要的大事上面都敢對盟友撒謊,讓我國如何相信貴國的誠意!?”
“呵呵呵,陛下。這個事情呢,確實是敝國做得不對。但是也因為如此,敝國可是把晉逆的主力全都吸引到了西線啊。這樣貴國的中線和東線要出兵不就更容易達成目的了么?敝國這么做,真的是為了盟友犧牲良多啊。”
西元267年十一月十五日,蜀漢的使者諸葛京抵達建業。其目的只有一個:催促東吳快點發兵,分擔己方雍涼戰場上的壓力。
由于馬過執意跟隨北伐,簡無雙作為留府長史必須要在成都看好家,所以這次不能出使東吳了。這一次復興社派出的是諸葛亮的次孫諸葛京。
這位諸葛家的人現在年齡還不到二十歲。才華什么的是有的,但還需要更多的磨煉。之所以派他出使,一方面是鍛煉,另一方面是,不會被噴得太慘。
每個君主都不喜歡權臣。如果實在出現了權臣,那所有的君主都希望這個權臣是諸葛亮。所以,在諸葛亮得以善終后,其在魏(晉)、吳的地位越來越高,已經有了后世“人臣典范”的苗頭。也因為如此,雖然孫皓的脾氣很差,但一聽到是諸葛京來了,還是馬上予以了高規格的接見。
這個事情對于諸葛京來說很簡單:求見,說話,走人。因為蜀漢通過東吳達成戰略欺騙,提前出兵已經是既成事實了。再怎么瞎嚷嚷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所以,在打發走了諸葛京之后,孫皓趕緊的召開重臣會議,商議如何應對。
“陛下,老臣的意思是,應該立刻命令部隊集結。爭取十二月出兵合肥!”
老將丁奉的生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所以其心情相當的急迫。但是……
“陛下,右大司馬的意見臣有不同的看法。”
“哦?士季的意思是?”
“我們不必急著出兵,還是按照原定計劃,明年春耕后再出兵。”
“尚書令不行啊,西蜀國小力弱,若是我國不出兵,晉逆的中軍全線壓過去,說不得西蜀就撤軍了。他們一撤,我們還沒出兵。到時候晉逆的中軍又壓到我們這邊來了。”
“呵呵呵,右大司馬,西蜀有關子豐執政,國力今非昔比。今日西蜀北伐的部隊,絕不是昔年動不動就糧盡退兵的弱旅。所以會斷定,半年之內,西蜀不會撤軍。而且,陛下,那西蜀關子豐何等了得,將來遲早是我大吳的大敵,若是能夠借著晉逆的手…….”
“……嗯,尚書令說得有道理。但是!兩位丞相,右大司馬,你們要提早行動起來。籌劃各類出兵的準備。朕希望明年三月下旬,春耕結束后就立即發兵。再不要像五年前那樣,整整四個月都不得寸進!”
“諾!臣等領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