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也對此深具信心,對大司馬的方略定然堅決執行。”
“善,諸位。若是能順利拿下雍州,在徹底解決我大漢生存危機的同時,我們也會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便是,如何和這里眾多的異族接觸。”
“諸位,我大漢內部也有不少異族,比如本官起家的涪陵郡,武陵山的五溪蠻人的數量,比當地的漢民還多。至于現在的南中七郡,也是異族比漢民多,但是我大漢總體來說和他們相處的還比較好是不是?但是本官要提醒諸位的是:雍涼的異族和益州的異族不一樣。益州的異族雖然也經常有各種叛亂,但總體上,他們都是實現了農耕定居的。他們一旦發動叛亂,往往是跑不了的。所以除非是我大漢催收賦稅、強征兵役鬧得太不像話,益州的異族一般不會反叛。但是這里,雍州的異族就不一樣了。他們大多都是游牧為主業,居無定所。他們要是反叛起來,打敗他們是沒問題的,但要殲滅他們,徹底平定叛亂,那就是個大問題!所以,如果我們拿下雍州后,還用和以前在益州和異族打交道的方法與這里的異族打交道,遲早是要出大事的。我希望諸位能夠牢記這一點。”
正所謂有恒產者有恒心,還有一句老話叫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中國幾千年歷史,南方的少數民族其侵略性要低得多。從來沒有哪個中原王朝是亡于南方的少數民族的。這其中最根本的一點就是生產生活方式的不同。
“如何和這里的異族打交道,是我們拿下雍州后必須面對的問題。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隨著我軍的局面逐漸打開以及東吳的入局,相信這里的異族會往郿縣跑得越來越頻繁。諸位要面對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本官先在這里定下三個方略,大家要嚴格按照這三條辦事。”
“請大司馬示下。”
“嗯,第一條,分化。諸位,這種分化分兩種,一種是不要把異族看做一個整體。他們之間有羌人、氐人、匈奴人、鮮卑人。我們要用各種方法,引導這些異族之間彼此仇視,不能讓他們團結起來。第二種就是針對每一個部族,盡可能的在后面的接觸中,尋找、勾連各個部族里的野心家,鼓勵他們從部族里獨立出來單干。只要現在的各個大部族被分化成一萬人以下的小部族,我們就可以將其編戶,納入傳統漢民的管理體系。”
“第二條,腐蝕。諸位,北方的異族到底是以游牧為主。這樣的生產方式決定了他們的強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首領的英明。早年的冒頓單于在世時,強如高祖、呂后也只能忍氣吞聲。但是冒頓之后,匈奴單于一代不如一代,等到武帝奮起時,匈奴只有連戰連敗。桓靈之際,鮮卑出了了不起的大英雄檀石槐,他統一鮮卑各部,對我大漢的北方造成極大的威脅。但是此人一死,鮮卑立即分裂。所以在以后的接觸中,諸位要放下身段,用溫和的語言、各種金銀玉器、各種美酒盡可能的腐蝕這些部族的首領。對那些熱衷于美食華服的異族首領,我們要盡力扶持。對那些生活簡樸、處事公正的異族首領,如有條件,要盡早的用各種手段予以消滅:比如,昔年的軻比能就是一代草原梟雄,繼檀石槐之后他統一了中部和西部鮮卑。給曹魏的幽州、并州帶來了極大的威脅。但是王雄派出刺客將其刺殺后,北方的鮮卑現在已經分裂成了數十個部落。這樣的方式,必要時我們完全可以學嘛!”
“第三條,教化。我準備行文給行宗,讓他在益州準備相關師資和教材。等到我們拿下雍州后,就在各地的異族開辦蒙學。之后從這些異族蒙學里選拔人才到漢地生活、入仕。如此一來,異族中那些有志向的人就多了一個選擇。而不是一天到晚就想著怎么率領部眾打劫我們大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