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收入,比起炎興三年的時候,耕地面積增加了,人口增加了。但是結余卻少了。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季漢的軍隊數量增加了許多,平時的軍餉、戰馬的飼養、民夫的征調等吃掉了大量的結余。另一方面則是由于關中大戰持續時間過長,導致以前蜀漢每年可以獲得幾百萬石糧食的高度酒生意受到極大的影響。
“嗯,本官記得,炎興三年的時候,益州的糧稅是九百六十萬石吧?今年居然多出了將近五百萬石?”
“大司馬容稟,由于我大漢現在實行的是三十稅一這一極低的稅率。所以雖然益州這些年新增的耕地很多,但通過收取田稅增加糧食收入其實是很少的。這多出的五百萬石,真正的稻子增加極為有限,只有一百五十萬石。剩下的三百五十萬石,主要是來自土豆。當然,土豆的實際產量遠遠不止這么一點,主要是根據大司馬以前在涪陵郡定的規矩,同等重量的土豆粉要減半折算……”
“辛苦了。土豆的種植面積今年不算多吧?”
“呃,確實極為有限。主要是從未大規模種植過,大多數民戶對此心存疑慮。不過經過今年的豐收后,各地農戶已經極為踴躍。相信在來年的種植上,其面積還可擴大三到五倍!”
“善,那些改良豆種,防止豆種退化的方法都傳下去了吧?”
“各郡典農官召集各縣縣長進行傳授,各縣縣長親自到各亭傳授。此項工作在益州已經全部完成。各地督郵對此的匯報也充分證實了各地官員確實是下到了田間地頭。”
“大善!”說到這里關彝發自內心的感激諸葛亮、蔣琬、費祎等人。要不是他們給自己留下了一支干練高效的公務員隊伍,再好的政策,再牛的金手指,缺乏有效的執行。一樣也是要抓瞎的。
“那么,孔碩那邊的新稻?”
“大司馬,諸位上官。這個就是下官要詳細匯報的了。王都督那里的新稻,于今年3月插秧種植了兩畝。鄰近土地還各種植了一畝成都稻和一畝南中稻。同樣的施肥,同樣的驅趕飛鳥…….今年八月收割。成都稻畝產六石,南中稻畝產四石五斗,新稻畝產九石三斗!”
“善!大善!”聽到這個消息,關彝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了。不光是他,在場的諸多季漢官員,無一不是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整整增加了五成的產量啊!雖說這都是試驗田的產量,真正的推廣開來后其畝產量肯定要下降。但無論如何,作為長期把稻、麥作為主食的中國來說,稻種的改良,哪怕只有那么一丁點,都是值得普天同慶的大事!
“很好!孔碩辛苦了!本官要給他向陛下請功!這樣的功勞,封侯也是綽綽有余!嗯,令緒,此新稻種的推廣工作做得怎么樣?”
“回稟大司馬,今年秋收的結果出來后,南中當地各族百姓知道這個消息后的癲狂和喜悅,下官當時在現場,也是心有余悸啊。王都督當時差點就被大家給扒光了…….哦,下官跑題了。總之,這新稻的畝產量擺在這里,其推廣在南中完全沒有問題。大司馬府典農校尉處也調取了一斗新稻回成都,準備明年在成都附近種植新稻。”
“善!有了示范在前,百姓自然就會跟上。哎,本官不在成都的這大半年,你們做得很好,辛苦了!”
“不敢,都是大司馬和大將軍以及諸位將軍在前方為我們擋住并且戰勝了敵人。下官們在后方才能安然工作。”
“這些話就不說了,令緒啊,聽了你的介紹,本官心里有底了。來人啊,傳令!命令益州在今年最后的兩個月內,再往關中搬運五百萬石糧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