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這個問題的,是剛剛趕到長安的雍州刺史柳隱。他起了這個話頭后,關彝為首,復興社諸多精于經濟的元老們紛紛搖頭。
“好叫柳刺史得知,根據我大漢司聞曹最新的情報。晉國在丟失雍涼后已經迅速的和東吳接近。而由于我大漢拿下雍涼,東吳對我國的態度也有了變化,所以……”
“這……裴從事,真的毫無辦法可想?”
“呃,柳刺史,倒也不是毫無辦法可想。我大漢的漢中、武都、陰平、汶山四郡,都以種植冬小麥為主。其收割期是在五月下旬。若是趕得緊一點,可以再支援關中這邊大約二十萬石糧食。成都平原那邊,二三月種植土豆,大約七月能夠收獲。應該可以支援一百萬石……總之,下官的典農衙門和大司農府輾轉騰挪,可以讓關中撐到下次秋收。但若是明年關中再有災荒……”
中國的小麥種植,基本以長城為界。以北種植春小麥,每年三四月播種,七月下旬收獲。春小麥抗寒、耐旱、生長周期短。但是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其為人類提供的能量比起冬小麥來就差得遠了。
長城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是廣袤的冬小麥種植區。每年的九十月份播種,第二年五月底六月初收獲。和春小麥比起來,冬小麥嬌氣,生長周期長,但是口感好得多不說,富含的營養也要多得多。
自張騫通西域后,小麥在中國北方逐漸成為優勢糧食作物。而關中平原上雖然還有面積不少的黍米、稷米等種植。但總體而言,到了三國末期,其糧食種植,是以冬小麥為主的。
所以裴越的意思很清楚:我們農業部門費盡全力,也只能撐到明年的七八月份。也就是春小麥的成熟期。因此,今年的冬小麥沒有種下去就算了,但明年開春后一定要緊急播種一季春小麥,否則關中就要出現饑荒。
可是,現在關中這個情況真的能夠種植春小麥嗎?
看著下面面露苦澀的官員們,關彝長嘆了一口氣:“關于關中恢復生產,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見沒有?”
“大司馬。老夫雖然從小家境優渥,遠離農事。但到底今年都七十七歲了,所以對于天時還是能夠說道上一二的。”新任雍州刺史柳隱面色發緊:“關中這地方,今年從八月初下過幾場大雨后,到現在滴雨未下。說不得,明年又是一個災年。”
“是啊,大司馬,近十年以來,關中干旱越發明顯。明年的收成,還真的不好說……”
“而且我大漢近期還要對河套用兵,這兵糧的消耗也不會少啊。要不對河套的戰事先緩一緩?”
“不可不可,河套不拿下來,這關中附近的異族往哪里安置?又要我大漢養起來嗎?我們哪里有這么多糧食?”
看著下面吵吵嚷嚷的官員,關彝輕輕的咳了咳。
“好吧,諸位的意見我都聽見了。基本上……”無奈的笑了笑后,關彝說道:“基本上沒有什么建設性意見。那么,本官就來說一下本官的打算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