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的流淌軌跡,在北中國的大地上基本呈一個“幾”字形狀。而所謂河套平原,就是“幾”里的一撇和一橫交界的那一塊區域。
這塊地方,西面是賀蘭山,北面是陰山,東南兩面是黃土高原。所謂河套平原,其實是一塊黃河沿岸的河谷平原。
賀蘭山和陰山擋住了西北方的風沙和寒冷,東南方的黃土高原又死死的鉗制住了黃河,使這一段的黃河循規蹈矩的安靜流淌而不是像中下游那樣泛濫成災。加之這一段的黃河水量充沛、含沙量極小。如此種種,使得河套地區成了一塊豐饒的肥美之地。
具體來說,河套平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河套平原就是陰山南部,“幾”字里那一橫前面半截。在現代,這一塊地方的核心城市叫做巴彥淖爾。此地乃是全國畜牧產品出口第一大市。
廣義的河套平原,除了巴彥淖爾這一塊自灌區(后套)之外,還包括銀川平原(西套)和土默川平原(前套)。
銀川平原一聽名字就知道在哪兒。而土默川平原呢?這塊地方在現代有兩個著名的城市:包頭、呼和浩特。
在土默川平原的黃河對岸,還有另一個著名城市:鄂爾多斯。
簡單的說,大河套這一塊地方,真是獨得天地之鐘愛的風水寶地。除了平緩的地形、豐沛的河水、溫暖的氣候,在三國時代極為適合放牧乃至農耕之外。這塊地方的地下,還有著在這個時代近乎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煤炭、硫磺、鐵礦、芒硝、天然氣、頁巖油……好吧,最后一個在這個時代是開采不出來的。
作為農學生,關彝在穿越前對西北農業的核心區域是有一定了解的。以前他迫于生存蝸居在益州也就罷了,現在他都住在長安了。怎么會不對這么一塊肥美的地盤流口水呢?
而這個乞伏部呢,現在就盤踞在整個大河套地區。夏天,他們就去前套和后套放牧,冬天就南遷到賀蘭山腳下的銀川平原放牧。三個套子他們全都用上了,這真是豈有此理!
所以,管你什么乞伏部還是其他什么部,來不來參會都無所謂。盤踞在這里就是罪無可赦!
“兄長,最前方的沮渠部派人來報,我們即將進入大漢以前的北地郡的富平縣。”
之所以文虎在這里說得如此的繞口,其主要原因當然是因為東漢在強盛時期的北地郡和魏晉的北地郡比起來,幅員范圍差得實在是太遠。
總之,從黃巾之亂起,中原的漢族政權就漸漸的失去了對河套地區的掌控。以前的那些縣城要么廢棄,要么被異族攻占。所以文鴦的軍隊出了長安后不足十五日,斥候隊報告方位就只能使用東漢以前的舊地名了——因為近一百年的時間,漢人都沒有返回過這里。當然不可能給這些地方取上新地名。
那么,東漢時期的富平縣距離禿發部現在過冬的集宿地有多遠呢?
答案是大約一百二十里。
“前方的斥候能否確認,乞伏部是否還集中在賀蘭山下的西套?”
“斥候的報告是賀蘭山下的西套平原上,帳篷綿延四十余里。帳篷之間處處可見圈舍。圈舍之中滿是牛羊。帳篷與圈舍之間,頻繁有大量的人員進出。”
“嗯,那就應該無錯了。乞伏部有沒有什么城防工事?”
“有的,不過基本都是柵欄、鹿角。最高的不足兩丈(4.6米),最矮的不足一丈。成段的城墻什么的都是沒有的。”
“嗯,我軍的渡口選好了地方沒有?”
“已經選定。”
“善!季威,擊鼓,讓各個部族的領兵大將來我帳內議事!”
“諾!”
因為在之前的單挑比賽中很是威風了一把,所以文鴦現在在崇尚力量的草原諸部中有極高的威望。因此,聚將鼓一響,不到一刻鐘,十七家部族的首領或者領兵大將就全都趕到了文鴦的大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