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前方斥候已經將乞伏部的部署全部探明。總的來說,因為冬天的原因,乞伏部面對我方大軍,無法遷移躲避。只能是把部族所有的力量都盤踞在一處進行頑抗。這對于我軍來說,有好處,也有壞處。這好處嘛,當然在于我軍可以一戰成功,不用到處搜索敵軍。而壞處則是在于,敵軍現在在黃河西岸,而我們在東岸。為了打擊敵人,我們必須渡河。但是為了防止敵人在戰敗后渡河逃竄,我們又必須在兵力少于對方的情況下進行分兵。”
河套之美,誰都垂涎三尺。但為什么這么多部族一直都拿獨占三套的乞伏部沒有辦法?不就是乞伏部的強大么?現在有漢家軍隊帶頭,那真是人人奮勇。
所以,文鴦話音一落,各部首領都紛紛起身,表示愿意跟隨漢軍主力渡河,與乞伏部作戰。
鬧哄哄的會場讓文鴦很是不爽,他抬起一根手指,輕輕的往下壓了壓,整個大帳里一下子就安靜了。
“本將的意思,由季威率軍三千,先不渡河,直接沿著黃河北上,越過乞伏部的宿營地后,尋找河流結冰較少的地方渡河。然后繞到他們的后邊埋伏。”
“末將領命。”
“本將還需要一支兩千人的騎兵,也不要渡河,直接到乞伏部宿營地的對岸埋伏。呵呵,有哪幾位首領愿意擔當此任啊?”
這話一出口,誰都不愿意接招了。
因為此時乃是十一月初,黃河的最北端(幾字形的那一橫)倒是開始陸陸續續的結冰了。但是西套(銀川平原)這里由于賀蘭山的阻擋,氣溫還沒有徹底降到零度以下,所以這一段黃河雖然河水里也有了少量的冰渣,但距離全河封凍還早得很。因此,就算乞伏部在接下來的戰事中失敗、逃跑,基本上也不會泅渡黃河。所以,留在河對岸基本就跟戰功無緣。而與戰功無緣的話,在接下來的草場分配中……
“呵呵,誰都不愿主動站出來,那就只有抽簽了。”
……
另一邊。
“大人,我們散出去的斥候已經在一百多里外發現了漢軍的蹤跡!”
“很好,傳令下去。所有的部民全部進入柵欄之內。各分部首領要嚴格約束自己手下的部民,嚴禁自行殺出!”
“是!”
“父汗,我們就這么等著漢人上來圍攻我們?”
“那么,結權,你想怎么辦?”
“難道不該召集起部落里所有的勇士,在草原上和漢人堂堂正正的殺上一場嗎?”
“呵呵呵,結權啊。你是以后要統領整個草原的人。有時候腦袋里面得多裝一些東西。難道你不知道關中今年發生了蝗災,整個關中上百萬張嘴都沒有吃的么?”
“知道啊,但是,跟這個有什么關系?”
“漢國和晉國剛剛打完大戰,按照漢人一貫的德性,這么大的戰事結束后應該有很長一段休養生息的時間。但是漢國的大司馬卻立即派人來攻打我們。說白了,不就是想要我們這里百多萬頭牛馬去解決饑荒么?”
“這是什么道理?從來都是我們鮮卑人沒吃的了去搶漢人。怎么漢人沒吃的了反而來搶我們了?”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敵人是缺糧的。堅持不了多久。我們依靠柵欄防守,敵人就只能一步一步的和我們慢慢磨。在大寨里,我們除了青壯,其他所有的部民也會成為可靠的戰力。這樣一來,不管這些漢軍有多強,都不可能在短期內戰勝我們。只要時間拖得足夠久,漢人就不得不撤退!只要我們撐過了這個冬天,到了春天我們就轉場,而且那時候其他的部族也要轉場。到時候漢人就難以聚集起這么多部族一起來攻打我們!而那時候漢人反而要下田春耕,我們就能反過來襲擾漢人了!”
“原來如此,父汗果然是我們部落的智者。”
“好好學著吧,我希望,以后你能統治這整片草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