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庫的事情就這么稀里糊涂的被壓了下去——不壓不行,這里面的蓋子掀開后整個晉國朝廷都會地動山搖。而現在國家這么困難,還要來場地震怎么得了?
作為以前不怎么管事的閑散親王,司馬駿其實并不是針對楊家。他不過是就事論事。至于為什么他會在那么短的時間內知道武庫那么多事情,呵呵,這里面當然有賈車騎的功勞。
不過現在說什么都沒用了,皇帝的意思已經很明確:吏治的事情以后慢慢來,現在當務之急是出兵!
所以司馬駿再大的意見也沒轍,只好拉著自己的幾個手下去組織出兵的事情了。好在最近這一年,武庫雖然在楊家的手里。但是軍隊的訓練是杜預在負責,所以這時候的洛陽中軍響應很快。九月下旬朝廷下旨發兵上庸,十月十日,司馬駿就帶著兩萬洛陽中軍出發了。
當然,按照晉國朝堂事先的謀劃,這一次出兵,可不光是晉國自己的事情。
……
十月十五日,東吳,建業。
“外臣張華拜見吳國陛下。”
“呵呵呵,茂先終于來啦,這大半年不見,朕思念得緊呢。”
“外臣多謝陛下掛念。在洛陽這段時間,外臣也一直記掛著陛下。看到陛下身體康健,外臣也不勝歡喜。”
“那么,茂先這次來,又有什么要教朕的呢?”
“豈敢教導陛下。陛下,曹魏余孽在上庸稱王,我國已經派出大軍進剿。然而,眾所周知,這曹魏余孽之所以能在上庸那個地方存在,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蜀賊的支持。所以可以預見,我國出兵后,蜀賊也會發兵上庸或者我國的其他戰略要地。因此,我國需要貴國的幫助。請貴國出兵,在蜀賊的邊境地區對其進行牽制。”
“……嗯,茂先的意思,朕完全明白了。只是茲事體大,朕需要和重臣們商議后再做決定。茂先可在驛館稍事歇息。”
“外臣領命。”
送走了張華,孫皓轉回了后殿,屏風后面涌出了鐘會、萬彧、陸抗、王誠等人。
其實,東吳等著晉國開口已經很久了。
在曹悌的檄文廣發天下的時候,遠在荊州的陸抗就給孫皓寫了一封信,其大意就是如果晉國發兵上庸,那么本國最好也趁著長江這個時候進入枯水期,本國艦隊逆流而上相對方便的時機。向蜀國的巴東郡進軍,力爭拿下巴東郡,進而通過烏江航道拿下復興社的老巢涪陵郡。
不光是荊州軍方要求打仗,就連更南邊的交州蒼梧太守陶璜、交州刺史薛珝等人也上表要求趁著晉國發兵的機會,從交州出兵,襲取蜀賊的南中。
非止如此,在檄文傳到建業后,作為獨相,掌管一國國政的萬彧,居然也強烈要求出兵。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最近這些年,季漢的商業侵略對吳國造成的傷害太大了。
各類常用商品大量涌入,導致老百姓本就極為有限的銅板進一步減少。自貢鹽不再限產后,整個東吳交州、揚州等沿海地帶還好。廣大的內陸地區,幾乎都被自貢鹽一統。由此導致吳國的鹽稅減少得比晉國還厲害。玉石、紅藍寶石、地毯等奢侈品的涌入,更是讓許多世家和季漢的勾連越來越緊密。
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個時代的政治家們或許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但他們也清楚的看到,本國的經濟在迅速的被蜀國給捆綁,長此下去,對吳國的傷害是極大的。
對于吳國的上層來說,有的才不管國家的生死呢,反正錢到自己包里就好。至于在這個賺錢的過程中,是本國政府虧了,敵國拿了大頭什么的。關我屁事?
而另外一部分或許是真的憂心國家的人,或許是野心勃勃的人。他們的想法就不一樣了:各類日用品是涪陵郡出產的。玉石寶石什么的是南中出產的。我們把這兩個地方拿下來不是更好么?更不用說南中的銅礦現在開發得極好。若是能夠掌控這里……嘖嘖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