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為一個性格剛烈的君主,孫皓任命的官員,大多數都是后一種人。所以,這一次東吳的文武意見高度一致:出兵!向蜀賊宣戰!
“陛下,典校已經查的很清楚,晉國這次是真的出兵了。根據晉國朝廷的廟算,這一次晉國出動的兵力足足三萬。”
“哼,曹悌都把司馬炎的祖宗三代給罵盡了,這種情況還不出兵,那他這個皇帝就別當了。嗯,晉國的事情不多說了,我們呢?如何出兵?幼節,士季?”
“陛下,荊州軍現在一共有五萬。末將的意思是,等晉國的軍隊通過南鄉郡,與曹悌的軍隊開始交鋒后,我荊州軍五萬人,齊齊向蜀國的巴東郡進發。”
“陛下,臣這邊的揚州軍目前一共有六萬。臣的意思是,發兩萬人逆流而上去荊州。如此幼節全師而出后,荊州的防務不至空虛。再發兩萬南下,支援交州刺史薛珝。”
“士季的意思是,我國同時攻擊蜀國的巴東和南中?”
“然也,陛下。蜀賊拿下雍涼后,其版圖變成了南北極長,東西略窄的條形。現在晉國集結重兵屯駐于潼關和并州,蜀賊不得不配置相當的兵力進行防守。加之蜀賊遷都長安已經完成。所以,蜀賊的益州現在的兵力應該極為有限。我國若是只攻擊一處,蜀賊可以將其在益州的兵力集中于一點進行防守。加上巴東在我荊州之上游,蜀賊的南中郡,其地勢又比我大吳的交州要高許多。若是讓蜀賊集兵一處,借以地利。我國要進兵就會顯得很困難。只有兩點齊攻,使得蜀賊首尾難顧。如此當可全線突破。”
“嗯,士季說的很有道理。那么,我們可不可以先攻一點,讓蜀賊把重兵集結到那里之后再攻另一點?”
“不可。”
“哦?這是為何?”
“陛下,若先攻一路,蜀賊定然集中兵力防守一處。那么,在這一路我軍多半就要無功而返,這對解決我國鹽稅腰斬,銅錢大量流失的局面沒有根本好處。此其一。我國現在與晉國結盟后,北方的壓力明顯緩解。有足夠的兵力同時對兩個地點展開全面進攻,此其二。無論巴東還是南中,道路崎嶇,運輸不便。每個地方最多可以派出五、六萬兵力,多了之后糧食供應不上。此其三。所以,我國根本沒有必要只攻一路。”
“嗯,幼節,你覺得呢?”
“士季說得有理。陛下,我國有能力同時進攻兩點,完全沒必要虛攻一路。”
我的陛下誒,站在全局的角度來說,先虛攻一路是對的。可是哪一路承擔虛攻呢?多半是荊州這一路吧?因為南中那邊現在開發得如火如荼,加之又離長安最遠,蜀國要支援起來最是困難。所以,荊州虛攻,交州撿便宜是最可能的。可是這樣做了,我這個荊州牧如何向我下面的將士們交代呢?
想來這位鐘士季也是看到了這一點吧。很好,你的善意我收到了。
“嗯,既然幼節和士季的意見都一致,那就這么辦吧。荊州這邊,當然是幼節領兵。交州那邊,這個薛珝到底行不行啊?要不,士季你走一趟?”
“臣愿擔當此任。只是江北的防務到底是重中之重。雖說晉國不太可能這個時候背盟,但還是不能把帝都的安危寄托在敵人的道德上面。因此,若臣去交州,請陛下先定下新任江北都督的人選。”
(哼,老子才開始對江北的滲透,怎么舍得這個時候走?)
“唔,士季說得也有道理。那,幼節,你對交州的主帥人選可有什么推薦?”
“額……臣以為,薛珝在交州的時間很長了。對手下的部隊、將士都很熟悉。前些時日平定交州叛亂也干得不錯。在這大戰將起的時候貿然換帥?這個……”
“好吧。那就還是讓薛珝掛帥吧。如此,文彬,錢糧的事情可就交給你了哦。”
“請陛下放心,一月之內,錢糧全部到位。絕不耽誤諸位將軍出兵的日期。”
“善!那關子豐拿下雍涼后好不得意,這一次,朕就偷襲他的后院,讓他重溫一下當年關云長的遭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