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你厲害。可是我們都走了,成都這邊誰來守?別跟我說皇甫晏啊。這位可真的不怎么樣。”
“這點我深知。不用擔心,我已經給子豐寫了信,讓他把霍紹先派回來坐鎮。”
“善,如此安排就萬無一失了。那我明日就往自貢亭去了。關維之,后會有期。”
“后會有期。”
……
翌日,南中,建寧郡,味縣,南中都督府。
王頎坐于主位,馬義、毛炅、孟琰、李慕、李流等分居兩側。
“諸位,長安那邊的方略已定,晉國肯定要對上庸三郡下手。大司馬也來信提醒本督,要謹防吳狗從交州侵襲南中。以本督看來,吳狗入侵,不是可能,而是一定!所以,我南中七郡也要準備起來。”
“我等恭候都督發令!”
“諸位,我南中七郡,與吳狗接壤的是牂牁郡和興古郡。這牂牁郡,山巒起伏,陰雨連綿。若是敵軍真要從牂牁郡來,本督做夢都要笑醒。但是呢,敵軍的主帥雖然尚不知道是誰,但無論如何都不會太蠢,所以,牂牁郡這邊,不可能有敵情。”
王頎的這段分析,可不是托大。而是實情如此:這個時代的牂牁郡基本和現代的貴州省差不多。而貴州,至少在上個世紀的最后幾年,都還有著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的描述。這塊喀斯特地形的集中地,在這個時代的交通,真的會讓領兵大將絕望。
“因此,敵人若來,必從興古郡來。而要進犯我興古郡,兵少的話本督會將其吞掉,而若是敵人兵多,則必須沿著元水進軍,否則就無法維系大部隊的兵糧。”
所謂元水,在現代的稱呼是紅河。此河發源于季漢云南郡(今大理市),橫穿整個南中,然后注入東吳的交趾郡(今越南河內)形成紅河三角洲,最終在北部灣入海。可以說,在這個連盤山公路都沒有的時代,有水運的地方,自然是大軍進擊的通道。
“所以,本督的布置是,放開興古郡南端元江兩岸的西隨、進乘兩縣。然后讓敵人沿著元江來到賁古(今云南個舊)。之后伏兵出擊,把元江航運截斷,全殲這支吳軍。”
“呃……”
“躬行有什么話要說?”
“都督,大司馬的命令是御敵于國門之外。”
“呵呵,本督已就此事和大司馬溝通過了。漢中、永安背后便是大漢腹地,當然要御敵于國門之外。但是我們南中不同,只要南中人心向大漢,處處都是南中。再說了,大司馬還責成本督盡快打通和貴霜的聯系。但是我們這邊向西走過去卻是笈多。而笈多一直不準我們的使團向貴霜通行。本督渴望一個出海口已經很久了。”
“大司馬同意了?”
“大司馬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切事宜都讓本督便宜從事。只是大司馬給本督劃了一條底線:賁縣的錫礦挖掘剛剛有了點出產,不能被破壞。所以最好不要放棄賁縣。不然的話,本將一定后撤更遠,那樣打起來才更痛快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