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止共勉,可同行矣!”
“同去同去,我等明日一起去向大司馬請命!”
長安的高官、士子們在受到如此強烈的刺激后,或陷入了沉思,或已經激情澎湃。然而此時,在遙遠的西平,馬杰和他的弟兄們卻和從西亞輾轉而來的牧奴們陷入了一場看起來需要耗時極久的比賽之中。
所謂西平郡,其核心區域就是現代青海省的省會西寧市。此地位于湟水形成的一塊青藏高原上極為難得的盆地上。其自然條件比起周邊的平坦高原要好得多。水源充足,地勢平坦,又有大山遮護,既能放牧,又可農耕。所以在當前的生產力水平下。這塊地方,就是漢人向青藏高原伸出的一個觸角。
季漢平定雍涼后,關彝派馬杰率領一萬漢軍壓著六萬多晉軍俘虜來到這里屯田。同時也把這里建設成了季漢最大的戰馬飼養基地。
兩三年來,馬杰率領這支高達七萬多人的部隊,在這塊河谷盆地開拓出了六十余萬畝青稞田。把附近兩百多萬畝的草原納入了有效統治范圍。在這片廣大的草原上養育了近十萬匹戰馬。其戰馬存欄數量,占到了季漢全國所有戰馬數量的八成以上。
所以,李密在把波斯、羅馬等地的大馬帶回來之后,除了留下極少數的馬匹上貢給皇室和朝內高官外,其他的近五千匹大馬,全部都留在了這里。
跟著留在這里的,還有三百多從遙遠的西亞帶回來的牧奴。
作為流行管荀之學的季漢,上下官員都明白一個道理:奴隸的生產積極性是很差的。所以一般來說,即便是世家莊園內的農奴,家主們也極少把農奴的產出全部拿走。而是按照比例和農奴分成。如此,雙方都能得到好處。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李密在買下這些牧奴后就明確的表示:你們到了大漢之后就不再是奴隸了。而是我大漢在西平牧場的工作人員。一樣有的人格,一樣有薪水。一樣可以自由的娶妻生子。你們的孩子也不會是奴隸。若是馬養得好,馬將軍的賞賜也絕對少不了。
如此一來,整個牧奴隊伍就迸發了極大的熱情。在東返的旅途中,連大漢本身的使團都有人因病去世。但滿懷希望和對未來充滿憧憬的這群牧奴,卻越走越精神,別說去世了,逃跑的,掉隊的,一個都沒有。
到達西平后,馬杰先是讓這群人敞開吃了一頓美食,然后直接預支了三個月的薪水。于是這群牧奴的心徹底安定了下來,并迅速的積極投入了工作。
然后,問題就來了。
“馬將軍,您這樣養馬的方法是不對的。如果按照這樣的方法,我大漢的馬匹將會越來越矮小,血統將越來越不純正。”
“嗯?!他說什么?翻譯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