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大善!如果我國有三萬匹這樣的大馬,由此組建一支重騎兵。待得我們進入中原的時候,任何野戰老夫都可摧枯拉朽!”
“哈哈哈,大將軍,到底是路途過于遙遠。令伯等人拼盡全力也只帶回了五千余匹大馬。這其中母馬只有不到三千匹。要三萬匹這樣的戰馬?要不我們再整軍備武幾年?”
“子豐,你少來。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老夫今年已經六十九歲了,不知道還能活多久。還是抓緊時間東征吧。你呢,老實說,治國老夫自愧不如,打仗嘛,就顯得非常呆板。所以,趁著老夫這會兒還能動,幫你把一些難辦的事情都辦完。如此,老夫也可坦然的去那邊面對丞相了。”
“彝的叔祖廖元儉活了九十多歲,大將軍應該不會比他少的。”很是空洞的安慰了姜維一句后,關彝臉色變得鄭重起來:“大將軍多年來的提攜、支持之情。關彝銘感于心。只是這東征,也不知道能不能順利發動啊。”
“嗯?”眉頭微微一皺,姜維輕輕抖動韁繩,離關彝很是貼近的低聲問道:“怎么,陛下要動了么?”
“然也。”
“哼!要不是看在丞相的面上,老夫早就……”輕輕的嘶吼了一句后,姜維馬上轉換了話題:“太子現在在哪里?”
“十天前彝收到的情報。說是太子在一個月前到了龜茲。在昨天收到陛下這邊的動向后,彝已經派出精騎前往西域尋找太子。”
“嗯,人手派多一點,把太子保護起來。”
“這點大將軍不必擔心。必能安然保護太子回歸長安。”
“嗯,子豐啊,太子雖然在這個事情上故意置身事外兩不相幫。但你要知道的是,他到底是姓劉啊。和陛下到底是父子關系。所以他能做到這個份上,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大將軍放心,關彝不是那么不近人情的人。太子如此做,關彝是非常感激的。”
“嗯,老夫從丞相第一次北伐投效大漢開始,迄今也已經四十三年了。這么多年下來,老夫其實已經接受了大漢這個國家,最適合的體制便是國君拱手,大臣治國。因此,老夫對子豐你把持國政,一點反對的意思都沒有。”
“彝確實感受到了大將軍的誠意。這些年來,為了統一軍政,彝的大司馬府把各地軍團拆分重組,大將軍一點都沒有掣肘不說,還壓制住軍中的經年老將不來給大司馬府添亂。關彝足感盛情。”
“別說那些沒用的。”渾不在意的擺擺手:“問題的關鍵在于,這個國家的君主也要認同這一點。以前的陛下雖然不太認同,但他足夠聰慧,所以這套制度還是執行了很多年。現在呢?更可慮的是,我們的這位太子,若是將來登基,以其表現出來的性格,那可是位英主。”
“哎……這不也是沒辦法么。”關彝苦笑了一聲:“大將軍,當初若是不扶持太子上位,國家內部首先就要亂。那些荊州派肯定要先和我復興社開戰,可是那時候鄧士載距離成都不足一百里。我能怎么辦?只能是先求團結,再說其他了。”
“是啊,世間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長嘆了一口氣后,姜維微微一笑:“子豐啊,你這次沒安好心啊。你明知道陛下要對你動手,居然還措串老夫跟你一起出來巡查全國。要是一個不小心,老夫也要跟著你被殺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