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辛苦齊王了。”多少內心有些慚愧的司馬炎又把目光轉回裴秀、杜預身上:“大體的應對便是如此了吧?兩位還有什么補充的么?”
“還有一條,陛下,東吳!”
“嗯,那就請茂先再走一趟東吳吧。”
……
季漢發布征兵令是在西元271年的十月初一。晉國得到消息是在初六。而東吳雖然隔得遠了一點,但他們的典校其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因此,在張華抵達建業之前,東吳君臣就已經知曉了季漢的大動作。
所以,當張華抵達建業之后,雙方的會談很快進入了核心部分。
張華:陛下,現在季漢舉傾國之兵入寇我大晉已是不必心懷僥幸了。敝國為了應對這次危機,大體上這么安排的。總之,我們出于對盟友的絕對信任,最大程度上削減了兩國交界處的兵力。我國的訴求是:第一、請貴國也能回應我國的善意,不要趁著這個時候在荊州、揚州搞事情。第二,請貴國早點開始動員,一旦季漢大舉進攻我國,還請貴國出動主力部隊進攻季漢,以此為我國分擔壓力。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若是這一次我大晉沒有了,東吳還能存在多久呢?
“眾卿,那張茂先果然伶牙俐齒,早上在朝堂上說得一個天花亂墜。但大體的意思便是如此,我大吳應該怎樣應對?還請眾卿暢所欲言。”
在孫皓的書房里,萬彧、鐘會、陸抗、陶璜、王誠、孫賁等六人齊聚。
第一位不必說,丞相嘛。接下來三位是三大軍團的都督。第五位是情報頭子,第六位是宮廷侍衛長。這是目前東吳最核心的權力圈子。
在去年的那場三國大戰中,受損最嚴重的其實是東吳。喪師失地,損兵折將,那真是占全了。
經此重挫的東吳其實現在的情況很糟糕:政治上,會稽世家已經近乎于和孫皓撕破臉皮。孫皓想的是徹底消滅會稽世家,但是這個舉動一方面自然遭到會稽人的強烈抵抗。更關鍵的是吳郡世家這個時候也有了不同的想法:這位皇帝看起來不是好人啊,會稽人完蛋了下一個是不是我們啊?
所以,孫皓登基前的三步走,現在第二步剛剛才踏出,就已經步履維艱。
經濟上,全國都是個大漏勺,荊楚地區私鹽走私最為嚴重,鹽稅萎縮到全盛時期的兩成以下。大量銅錢外流也就罷了,關鍵是荊楚、交州地方的不少自耕農、蠻族也往著季漢的國土上跑。孫皓驚詫的發現,他登基以來這么些年,冒著巨大風險拼了老命壓制世家保護自耕農,但國家的稅收居然不增反減。
軍事上就更不用說,英明神武的桓王再生上臺之后指揮東吳打了三場大戰。西陵平定步家叛亂雖說只是收下一座空城,但好歹也打退了晉國的援軍,多少可以吹噓一下勝利。
但是接下來,漢晉主力在關中決戰,東吳大好的偷雞機會,居然在揚州被衛灌打得差點生活不能自理!
再然后,面對季漢非主力部隊,也被搞了一個灰頭土臉,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