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萬?關張?哼~~~”聽完報告,馬隆冷冷的嗤笑了一聲:“傳令,甲隊登城,乙丙隊出營士兵歸隊。”
“諾!”
馬隆這三年久鎮潼關,對整個關卡的方方面面都已經很熟悉了。他麾下的三萬人,分成了甲乙丙三隊,每十日一輪,一隊值守,一隊訓練,一隊休假。休假的那隊每次休假的時候可以有部分士兵出營娛樂——雖說因為關稅極重導致商貿不興,但這里到底是交通要道,加之又有這么大一個重兵集團,所以潼關城內,各種服務產業是非常興盛的。
如此做,很好的維持了士氣,也使得這支部隊從三年前的聽馬將軍的話作戰變成了為馬將軍作戰。
“都督,蜀賊出兵,要不要報知陛下?”
“呵呵,參軍啊,報是肯定要報的,但總不能敵人都沒來到城墻下就慌慌張張的報告吧?來,你我一起去西側城墻觀看張令行那莽夫的行伍。”
“善。”
馬隆現在的參軍是王韜,這是一位曾經跟隨陳泰在關中與姜維對抗的老將,他駐守潼關的時間比馬隆要早得多。但是三年下來,他也非常服氣的承認,和馬隆比起來,他真的不適合做主將——因為,他始終沒有大事來臨時的靜氣。
兩人登上潼關最西側的城頭后舉目遠眺,約莫大半個時辰后,季漢的前鋒部隊就已經出現在了兩人的視線里。
過了大約一刻鐘的樣子,旌旗招展中,張遵的大旗也出現了。然后,季漢的士兵們開始在距離潼關城墻約莫三里開外的地方挖掘壕溝、扎營。
“嗯,蜀賊現在的兵制好像又有進步啊,到了一個地方之后居然先挖掘壕溝,然后直接用壕溝里的泥土構筑寨墻,不錯,這倒是個好辦法。如此,可以最大距離的底近敵方。”
“都督,現在不是稱贊敵人的時候。敵軍正在安營,我們要不要趁機沖殺一番?”
“哈哈哈,不必。我們沖不出去,敵人也打不進來。就這樣吧。”
馬隆說這話倒不是無的放矢,潼關這個地方,卡在秦嶺和黃河的交界處:高聳的秦嶺緊鄰黃河,山河之間的平地,寬的地方十幾米,最窄的地方不足十米。這樣的地方,大規模的部隊根本就擺不開——曹操當年選擇在這里修筑潼關防備關西之敵。這眼光真不愧一代兵法大家。(黃河含沙量到底太多,隨著時間的推移,泥沙沉積,山河之間的平地面積越來越大。潼關的關卡位置也不得不往著北方轉移。當然,這是后話了。)
因此,馬隆并沒有把張遵的這支部隊放在眼里:管你是幾萬人,就這么狹窄的地方,你怎么展開呢?部隊展不開,你如何發揮兵力優勢呢?兵力優勢都沒有,你如何攻城呢?我這里可是整整四道城墻,其中三道城墻都是防備西邊的敵人啊。
唯一讓馬隆感到遺憾的是:這蜀賊發動東征的時間點太早了:這才五月啊。正是冬小麥即將成熟但又未能成熟的時候。這個時候季漢進軍,不管是不是佯攻,晉國都必須開始全國動員。如此一來,這一季的收獲,肯定是受損極大。
十一日,張遵全軍抵達潼關城下。十三日,數十臺投石機一字排開,開始了投射攻擊。
這樣的攻擊對于潼關來說并不算什么事:潼關城頭上的投石機也不少,而且由于高度優勢,其射程比季漢的要遠一些。所以,一番交戰下來,漢軍的損失比晉軍要略高一些。
但也僅此而已了,漢軍雖然不斷的小損,但仍然不斷的進行攻擊。在這樣的情況下,馬隆必須要向洛陽報告了。
“臣馬隆頓首陛下,五月十一,蜀賊兵臨潼關城下,十三日,蜀賊始攻城。經查,此路蜀賊酋首乃偽前將軍張令行,行伍中雖有偽大司馬關子豐旗號,但不能確定其是否在此。蜀賊兵力約莫三萬至五萬,雙方接戰兩日,彼此戰損極小。以臣微末愚見,此地乃是佯攻也。陛下可無慮。唯并州方向,實乃戰略要地,敵之主力至今未見,還望吾皇責令有司加緊打探,早做防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