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272年六月下旬,關彝率領十五萬季漢主力抵達蒲坂津,隔著黃河與對岸的王濬兵團對峙。
接下來的兩個月里,整個漢晉的戰線都非常的安靜。除了潼關前線的張遵兵團,一天到晚不斷的往著潼關城墻上砸石彈之外。不管是關彝還是姜維,都在蒲坂津和五原郡一動不動。
這樣的局面讓晉國上下非常的郁悶。
姜維那里不動還好理解:長安距離五原郡過于遙遠,而且一旦姜維向東進軍,那是要橫跨并州北部的長距離機動。不事先在五原郡儲存足夠的糧草是不行的。可是你關彝怎么也在黃河西岸不動呢?你那可是數萬大軍啊!就算長安和馮翊郡隔得很近,但是你的兵糧消耗一樣很大,你就不心痛么?
關大司馬心痛不心痛晉國君臣不清楚,但是司馬炎等人現在真的是很心痛。
季漢大軍一動,晉國的軍隊、民夫也只有跟著動——這時候是秋收啊!一個農業國家每年最重要的季節。大量的丁壯卻無法在田里勞作,國家還得額外負擔這些丁壯的口糧甚至俸祿。這能不心痛么?
“陛下,這蜀賊分明就是虛攻并州,實攻潼關啊!戰事已經有了兩個月了,這么長時間下來,除了潼關一路外,不管是并州還是五原都毫無響動。我軍現在重兵集結在并州,大量兵糧和民力無謂損耗在搬運途中倒也罷了,關鍵是萬一潼關有失,那就悔之晚矣!”
在朝堂上痛心疾首批評裴秀、杜預等人制定的迎戰方案的。當然是臨晉侯楊駿。楊外戚現在徹底和賈充、裴秀一黨撕破了臉皮。已經朝著為了反對而反對的深淵無可救藥的滑過去了。
“陛下,此戰乃是兩國生死存亡之戰,兩個月的時間根本不算什么。這個時候,一定要堅持既定方案。蜀賊的關子豐乃是人杰,一定不會犯傻硬攻潼關。他們的主要進兵方向,一定是并州!”
“哼!尚書令,你如此言之鑿鑿,可為何蜀賊在潼關腳下的旗號卻是關子豐?需知五原郡那邊的蜀賊主將都是姜伯約啊!而并州那邊的主將呢?不過是張伯恭而已!那張伯恭在蜀賊國內一直都不算什么名將,從未有過驚艷的戰績,不過就是年歲高,資歷老而已。這樣的人率領的,怎么可能是蜀賊的主力兵團?!”
“哈!臨晉侯近來看了不少書,學問漸長啊。都知道研究敵國大將的生平了。可是,兩國交戰,無所不用其極。人家打的什么旗號你就真的相信啊?兵法之道,虛虛實實,虛張聲勢的招數,很多人都用過。關子豐、姜伯約用一下,有什么不可以的?”
聽著賈充跳出來一陣譏諷,楊駿也是氣急了:“車騎將軍,說起來,我大晉的進奏曹是你主管吧?戰事已經開始兩個多月了,你的手下搞清楚這次蜀賊到底發動了多少人么?”
這個問題問得很沒有道理。歷史上的征伐,出兵多少的問題上,從來都有“號稱”這個東西。比如這次關彝主持的東征,就號稱百萬大軍。這種東西也就嚇嚇小孩子,誰都不會當真。
而真正的兵力,除了各個軍團的司令官一級清楚外,別說小兵了,就是下面的大將都不完全了解。你讓人家賈充的人怎么辦?一個個的去數啊?
“陛下,蜀賊兵力到底多少確實無法查證,但我方進奏曹人員也有一個大概的數字:潼關方向,一開始是大約五萬到七萬的樣子,現在只有三萬到四萬的規模了。并州方向,其兵營覆蓋面積過大,無法全面查證,只能按營區規模來估算,大約是十萬以上的樣子。五原郡我方的人員潛伏進去的極少,還未有總體的報告。只是說這支軍隊馬匹數量極多,而且有少量高頭大馬。從長安到五原郡的糧車、民夫一直絡繹不絕。而且雍涼的不少異族也出動本部族的牛馬幫助蜀賊進行運輸。觀其糧食運輸規模,其軍隊應該不少于十萬。”
這個數字很粗糙,而且明顯不對。但這已經是晉國進奏曹拼了老命送回來的情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