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八,關彝一戰下晉陽。消息傳出,晉陽附近的盂縣、狼夢、榆次等城,紛紛投降。
“大司馬,經過清點,晉陽城內有存糧三十萬石,附近幾個縣城各有糧食一兩萬不等。加上我軍帶來的剩余糧食,一共約莫四十萬石,足夠我軍三月消耗。”
“這點糧食不夠。消息傳開后,上黨的杜元凱定然會有動作,到時候我們的糧道說不定會斷掉。”這時候的晉陽,其實秋收不久,老百姓手里的糧食是有不少的,但是這一次季漢又不是來偷雞一把就撤退的。所以這搶老百姓糧食的事情,不能做。
“兄長,我軍現在將近八萬人。便是杜元凱要斷我糧道,我軍還是可以和其來一場會戰的。”
“呵呵,國威啊,話不是這么說的。我軍的糧道從馮翊郡過來,輸送距離很長不說,而且既要渡河又要翻山。那杜元凱完全可以派出一支規模不大但機動力很強的部隊對我糧道進行襲擾。其主力則緊守關隘不與我交戰。如此幾個月下來,我軍就難以維持了。”
“那兄長的意思是?”
“糧食的事情你們暫時不用管,我有解決的辦法,倒是我軍這支部隊的行止,現在不能困守晉陽城,要趕緊的動起來。”
“請大司馬示下。”
“留下一萬人鎮守晉陽,其他的六萬人,立即南下界休,先把太原郡的南大門給關上!”
“遵命!”
十月十一日,在初步穩定了太原郡的形勢后,季漢的軍隊開始動了起來。十月十三日,主力部隊七萬人抵達祁縣。
“右賢王,這個地方,就是以前曹孟德分配給你們的牧場吧?”
“正是如此,可恨那中部和左部的雜碎們貪心不足,不斷逼迫我等。我等不得已只有西遷到呂梁山下。但也正是如此,才使得我匈奴右部從離大司馬最遠變成了離大司馬最近。”
“所以啊,世事變幻,總有定數。右賢王,您是立志做匈奴大單于的人,這心胸可得寬廣一些。對待中部和左部匈奴,可不能是剛才那副表情啊。”
“多謝大司馬提醒。只是大司馬,現在中部和左部其實說起來是兩部,但都在劉豹那老匹夫的掌控之下,小王……”
“呵呵呵,這樣啊,右賢王。現在本官忙著率軍南下去堵住杜元凱的軍隊,實在沒有力氣幫忙。而且我們華夏講究的乃是先禮后兵。不如你先派出使者,去離石告知那劉豹一聲。約他找時間面談。如果這廝來了,那就一切好說,若是不來,呵呵,我這一隊的后軍可是還有七萬人在黃河西岸呢。到時候他們渡河后就不去翻呂梁山了,而是直接西進走離石這一線……”
“好,就照大司馬說的辦。”
安排好了劉猛,關彝對趙毅道:“國威你們率軍繼續前進吧,伯定,率領親衛隊跟我去一個地方。”
關彝要去的,是東漢司徒王允王子師的墳塋。
王允的生平就不必多說,這位本有機會拯救東漢的漢臣,最后因為性格問題徹底毀滅了東漢復興的希望不說,還連累自己一家被李等人清算,夷滅三族。
還好,當時李郭汜等人能夠控制的也就是關中那一塊,關東這邊是沒有哪個諸侯鳥他們的。所以,當年跟隨王允在長安出仕的王家人全都掉了腦袋,而留在老家的王家人全都活了下來。
等到漢獻帝在曹操的支持下安定了下來了,還是追述王允的功勞,封其嫡孫為亭侯,并出錢把王允的尸骨遷回其在太原郡祁縣的老家安葬。
關彝這個時候去祭拜王允的墳塋,其實就一個意思:太原王氏啊,我都這個態度了,你們還不趕緊靠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