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這個時代,太原王氏比起他們的另一支親戚瑯琊王氏來,聲勢要弱上許多。在歷史本位面上,整個東晉南北朝時期,瑯琊王氏都一直比太原王氏顯赫得多。但是,笑到最后,成為五姓七望的,卻是太原王氏。造成這樣的局面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兩點便是:其一,太原王氏的女兒很多,膚白貌美家教好,各種聯姻非常成功!得到了河北各大世家的集體支持。其二,由于這里臨近草原,所以很多異族南遷漢化后,在取漢姓的時候都不自覺的向著太原王氏靠攏。這些異族在改姓王氏后,為了自己家族的聲望,都會極力的抬高太原王氏的聲望……
“草民王懿,拜見大漢大司馬。大司馬戎馬倥傯之中,能夠拔冗前來祭奠曾祖墳塋,王家上下,銘感五內。”
“呵呵呵,仲德賢弟不必如此。王司徒乃是我大漢的忠臣,現在大漢既然回到了太原,在吾皇暫時不能親至的情況下,本官理當前來祭拜。”
虛偽的客套之后,關彝開始主動的把話題朝著正事上引:“我大漢意欲一統天下,發兵東征。雖說此舉符合天下大義,但到底是讓太原的百姓們糟了兵災,仲德一家沒有受到什么影響吧?”
“還好,大司馬麾下的軍隊軍紀很好,草民并沒有感到什么不適。”
“那就好啊。呃,這個仲德啊,實不相瞞,為了躲開杜元凱的并州和司州之間給我安排的兩個鉗子,我不得已率軍翻閱呂梁山。這糧道很不穩定。所以,不知仲德何以教我啊?”
“大司馬,我們太原王家呢,乃是翦公后裔。其家訓呢,便是忠于當朝。草民的曾祖子師公食漢祿,便為漢室盡忠。叔祖彥云公(淮南一叛里被司馬懿夷滅三族的王凌)食魏祿,便為曹氏奮斗到最后一刻。而我王懿,現在吃的是晉國的糧食啊。”
我呸!你們家王允先不去說他,就說那個王凌吧,哪里是為了曹魏奮斗到最后一刻啊?一仗都沒打,看到司馬懿來了就直接投降了。還以為就此認輸司馬懿會放過自己,哪曉得那位鷹視狼顧的老賊那么狠。而你王懿呢?呵呵,若是沒有我,你在將來可是先投靠石勒,然后因為石虎過于殘暴,又跑到東晉投靠瑯琊王氏啊。
“嗯,王家一門忠烈,彝是極為感佩的。那么,彝就在這里征辟仲德為我大漢的太原太守如何?這樣仲德可就是食漢祿了啊。”
“哎,非是王懿恬不知恥,實在是為了太原郡數萬百姓,不得已勉為其難吧。”
“善!那就這樣說定了。如此,仲德有以教我?”
“大司馬,這晉陽城及其周圍,都是大山內的河谷盆地,每年的產出是不少的。而且由于近三年來王士治鎮守并州,嚴查走私。并州的商路其實是斷了的。這就造成并州內各大世家的倉庫了裝滿了糧食卻無法換來其他的貨物……”
“原來如此,本官明白了。那么,此事就交給仲德操辦如何?本官先期要一百萬石糧食。價錢什么的都好說,不要錢要我復興社商品的一律打九折!”
“下官領命,必不負大司馬所托!”
這么快就自稱下官了?你這廝還真是個官迷啊。咦?你這家伙怎么還不走?
“大司馬,下官還有一事相求。”
“王……太守請講。”
“下官族中有一女子,年方二九,已經仰慕大司馬多年了……”
嘖嘖……“啊,哈哈,這個啊,仲德啊,本官已經三十九歲了,怕是不太合適吧?”
“哪里,大司馬天下英雄,便是九十九歲又如何呢?”
你這廝還能再無恥一點么?!哎,不管怎么說,在徹底擊敗杜元凱的并州軍團前,只要能穩住糧食的來源。稍微付出點犧牲,也不是不可以吧。
“如此,這個事情本官就應下了。只是現在我軍還在打仗,具體的事項還是等戰后再詳談吧。”
“這是當然。如此,下官就趕緊去做事了。大司馬放心,一月之內,一百萬石糧食,絕對一粒不少的送入大司馬指定的府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