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代的幽州,從西向東依次是代郡、上谷郡、范陽郡、燕郡(曹魏時代為燕國)、漁陽郡、右北平郡和遼西郡。再往東走的昌黎、遼東、玄、樂浪、帶方五郡,就屬于平州的范疇了。
對于晉國來說,平州很重要,這是防備更東北的高句麗和慕容鮮卑的第一道防線。但是單就這一次的漢晉戰爭來講,漢軍橫跨雁門、云中來抓幽州就已經是后勤的極限了,根本就不可能再往東去抓平州。所以,平州五郡在這一次的戰役里,其戰略地位就很低。
單就幽州七郡而言,最重要的地方當然是代郡和上谷郡,而這兩個郡最緊要的地方,則分別是高柳城(今大同陽高縣)和廣寧縣(今張家口)。
因為這里是長城的節點,也是陰山山脈和華北平原的交界處。過了這兩個地方,整個幽州就是千里平川。
具體到孟觀來說,他麾下兵力六萬,但只有一萬人是老兵。雖說這一萬人因為常年在幽州邊境和異族作戰而個個弓馬嫻熟,但是數量畢竟太少。
剩下的五萬,全都是去年年末才征發來的新兵。其中來自于幽州平州地方的兩萬還好:幽平畢竟是邊境,異族大型侵攻不多,但小型的襲擾不少。這里的男兒若是手里沒有幾下子,根本無法生存。所以這兩萬雖然是新兵,但是入伍后不久雖然離“如臂使指”還很遙遠,但基本做到了令行禁止,而且戰斗力頗為不俗。
但是剩下的三萬來自冀州的新兵就有點慘不忍睹了:冀州自曹操平定袁氏后已經太平了六十多年,這個時間段,足夠三代人出生成長。從冀州征發來的新兵,那就是徹底的農夫,入伍前最多也就是參加一下村落的械斗。事實上,由于這個時代華北的生態比較好,各類資源豐富,連械斗的事情都極少啊。
因此,在接到姜維發動的消息后,孟觀的安排是:把三萬冀州新兵全部放入高柳縣城和廣寧縣城依托城墻防守。把兩萬幽州新兵前置到高柳和廣寧以北的長城防線。而最精銳的一萬幽州精騎則留在了幽州的州治所在薊縣。
“如此,觀就引兵北上了,后方的事情,就拜托三位將軍了。”
“使君,您乃是國家北境第一大將,蜀賊來犯,還需要您坐鎮后方統一指揮。這時候您卻親自去長城,這萬一……要不然,某與您對調一下吧?”
孟觀此時的麾下,主要有三員大將。
第一位茍茍道將,這是洛陽朝廷派來支援的。乃是晉國新世代將領中,孟觀之后又一位善于指揮騎兵的大將。這一次孟觀將其安排在薊縣坐鎮。
第二位桓顥桓仲然。這位在歷史本位面上乃是東晉權臣桓溫的祖父,后來被追封為皇帝的存在。當然,此時的龍亢桓氏還不算什么超一流的大家族,他之所以能夠在幽州軍團有相當的地位,主要是當年晉吳揚州大戰時,他和孟觀在戰場上配合得很好。孟觀被任命為幽州刺史后,就把他調了過來做了別駕。此時,按照孟觀的安排,他率領一萬五千冀州新兵坐鎮高柳。
第三位李肇李子初,這一位是孟觀的好友。在歷史本位面,這兩位好基友在賈南風搬倒楊駿的過程中出了大力氣。孟觀這次把他派駐到廣寧,兵力也是一萬五千人。
“哎,道將的才能本官是深信不疑的。但是道將畢竟年輕,又剛剛來到幽州。此次我軍前出到長城一線,確實相當危險。但正因為危險,所以本官必須親自北上。不如此,將士心中不安,無法有效作戰。”
“……末將明白了,唯愿使君此次北上,大破姜伯約而還!”
“哈哈哈,那就托道將的吉言了。諸位,此次蜀賊大舉入侵,國家處于危難之中。我等平日深受皇恩,此時正是報效的時候。多的話本官就不說了,只一條,戰斗到底!”
“喏!必不負使君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