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啟稟少傅,前方進奏曹傳來報告,說是蜀賊從介休縣城內大隊開出,初莫估計,出城軍隊不下六萬。為首將旗乃是偽朝大司馬關。”
“知道了,再探!”
“喏!”
羊頭山上,晉軍的營地里。在接到斥候傳來的關彝出城的情報后,杜預一樣敲響了聚將鼓。
杜預麾下,從他坐鎮長安時代開始就有五大將:周旨、樊顯、尹林、杜圭、周奇。最為勇猛的周旨不幸在郿縣戰死,剩下的四人,雖說再也沒有周旨那樣可以獨當一面的猛將,但都是老于行伍、精通戰陣之人。加之在杜預麾下多年,能夠很好的執行杜預的命令。
“諸位,戰況便是如此。劉元海揚旗后,關子豐不得不從介休出兵,我們苦苦等待的戰機終于到了!”
可以說,和昔年長平之戰一樣,國力無法充分動員的晉國,就如同昔年的趙國一樣,戰事還沒有決定性的進展,后勤就有些跟不上了。
晉國從去年秋收之后開始動員,到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年多,西元272年的春耕和秋收是被嚴重耽誤了。而且和季漢比起來,由于世家的強大以及官風的腐敗,在大量的自耕農被迫從軍后,他們留在家中的家眷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各地世家的欺壓和吞并。短期來看,這樣的情況還不是很多。但只要持續的時間再長一點,失去了家中壯勞力的晉國自耕農家庭,將會大量的破產、被兼并。
在裴秀私下給杜預的信里就已經明確表示:根據尚書臺的統計,今年十月份的統計數字,關東八州國家掌控的口數生生的不見了一萬口。而且現在還是第一年,如果戰事拖到第二年,恐怕就是十萬口不見了。若是拖到第三年,三十萬口都會被各地的世家給吞掉。
而且裴秀還表示,目前洛陽、許昌等地的庫房紙面上還有不下千萬石的糧食。但是現在北線吃緊,南線又準備對東吳退讓。并州這邊十幾萬大軍駐扎,國家每個月往并州運送的糧草,算是路途的損耗,差不多一個月是五十萬。
五十萬石的月耗,對于有千萬石存糧的晉國來說并不算什么。但是這千萬石存糧只是紙面上的數據。隨著戰事的開展,晉國河南諸州各地的糧倉一天到晚都在遭遇火災。這其中真正被季漢的司聞曹點燃的,恐怕一座都沒有!
這么多糧倉,早不起火晚不起火,一到前線需要大量運糧的時候就頻繁起火,到底是什么原因,誰tm還不知道嗎?
所以,雖然裴秀的信里并沒有一點催促杜預盡快決戰打退關彝的文字,但話里話外就一個意思:尋覓戰機,早日決戰!國家現在還可以撐,但如果這么僵持下去,率先倒下去的,一定是大晉!
對于裴秀這樣的世家大族族長來說,雖然他才華超絕,能夠看清很多問題。但在杜預看來,聞喜裴氏到底還是高高在上久了,對基層缺乏了解。實際上,有很多更恐怖的問題,裴秀并沒有看到。
別的不說,就說軍心吧。杜武庫是很有點愛兵如子味道的。正是因為如此,他才知道,現在軍心其實也不穩。
仔細想來也沒錯:哦,我們在前線打生打死,你們這些官老爺在后方欺負我們的妻子兒女,誰心里沒點想法嗎?你問我們怎么知道的?嗨!前些時候,各地不是都有《白毛女》上演么?就算你沒看過,你的親戚看過吧?鄰居看過吧?沒聽他們給你講大概情節么?
所以,杜預其實一直都在努力的尋找戰機,沒錯,漢軍的糧道距離拉得太長,轉運實在困難。但是誰讓人家立國以來就對世家壓制得很好,而且出兵之前又割了一批。國內后顧無憂呢?我們不一樣啊!時間拖長了,十幾萬大軍一仗沒打就崩潰的話,我杜元凱以后在史書上豈不是要被人當做千年笑料?
前些時候,關子豐十幾萬人猬集在介休,那是沒法打。現在敵人分兵了,這樣的戰機,一定得抓住咯!
“諸位,現在劉元海在西河起兵,關子豐為了維持那個所謂大漢的威望,以及保障糧道的安全,一定會出動大軍進剿。現在初步推算,敵軍在介休的守軍不足六萬。雖說敵軍有水泥這一筑城利器,但是介休縣城你我都知道,內地小縣,城墻低矮不說,關鍵是地基不穩。所以,本官的意思,我軍全軍出動,匯同太原王、王使君的部隊,全力攻打介休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