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季慧眼如炬。”
“嗯……”稍作思考后,孫皓注視著鐘會:“士季,最近蜀國和晉國的這場大戰,進展得如何?對接下來的戰局,你怎么看?”
“回稟陛下……前些時日的戰事進展大致如此。臣以為,這一場大戰,若是蜀國敗了,無非暫時縮回去舔舐傷口。而若是晉國敗了,就會亡國。而根據現在的戰況來看,晉國的戰局很不妙。可謂先機喪盡,只能被動應付蜀國的攻擊。臣斗膽預測,若是我大吳不插手,一到兩年之內,晉國必亡!”
“啊?!士季,是否危言聳聽了些?朕也一樣不看好晉國獲勝。但若是說一戰而亡國,這個,晉國到底是大國啊。”
“陛下,晉國的問題主要有兩個。其一,雍涼丟失,洛陽失去屏障后沒有及時遷都。以至于在現在的兩國大戰中,洛陽作為首都被牽制得太狠。那蜀國在潼關區區兩三萬人,就讓洛陽的十萬中軍無法動彈。光這一點,晉國的機動兵力便嚴重不足,在其他戰場上只能被動應付。其二,世家離心。司馬家晉位晉公還算是名正言順,但晉位晉王就過于勉強。魏晉禪代后又迅速丟掉了雍涼……這世家大族的本性(墻頭草),陛下現在應該也很清楚的。更不用說這些年關子豐用盡各種手段對關東世家進行捆綁、拉攏了。所以,若是晉國在并州戰敗,則冀州、青州等地將迅速的叛晉歸蜀……洛陽將迅速成為一座孤城。臣在洛陽生活多年,雖說這確實是天下第一堅城,但一座孤城,再怎么堅固,又能堅持多久?因此,若我大吳不插手,晉國,將亡矣!”
“士季的意思,朕明白了。文彬、順民、巨先,你們的意思呢?”
“陛下!”首先站出來的是丞相萬彧:“陛下,雖然很不中聽,但臣還是要說,若晉亡,則我大吳危矣。所以,我大吳要立刻發兵攻蜀!”
“臣等附議!”
“嗯,諸卿的意思,朕懂了。只是若要發兵,動用多少兵力為好?主攻方向又在哪里?”
“陛下。”鐘會看了一眼萬彧,得到萬彧輕輕點頭后出言道:“臣前些時日與上大將軍(陸抗)多番書信往來。臣等以為,若要出兵,可出國家兵力十萬,世家兵力五萬。合計十五萬大軍,走牂牁郡!”
“牂牁郡?士季啊,朕雖然不算知兵,但也知道牂牁郡那地方,山巒起伏不說,而且陰雨潮濕,蚊蟲肆掠。這,真不是進軍的好地方啊。”
“確實如此,但正是因為這樣,所以蜀賊在這里的防御也近似于無。我軍只要進入牂牁郡,拿下幾座城池后,便可找晉國索要壽春。與此同時,蜀賊的交州南中軍團和成都留守軍團一定會被我們驚動,那時候,國家出主力,再攻擊交州!”
“嗯……只是大軍出行到如此交通困難的地方,這糧道?”
“糧道確實是個問題。但這一次,臣有點想法。”
“士季請講。”
“這一次,我們可以讓會稽諸家出動私兵!”
“啊?嗯,妙!極妙!”
按照孫皓登基前的計劃,消滅魯王黨后下一個內部目標就是會稽世家。所以鐘會的意思就是:我們東吳的出兵不都是國家出大半,世家出小半么?這次世家的份額,就全部由會稽世家分擔吧。
孫皓對這樣的意見當然是欣然接受。
不過,既然東吳朝廷擺明了如此坑害會稽世家,那么會稽世家也肯定會想盡辦法進行抵抗。最基本的一招便是派出老弱家丁來充數。而這,當然不能為本次出兵的統帥陸抗所接受。因此,雖說在這一年的十二月關彝就接到了東吳確定出兵的情報,但是東吳軍隊真正得以起行,已經是西元273年的事情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