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穿越者,早就知道世家是國家和民族大蠹。但是不和裴秀、張華等人做一番細致的談話,還真的無法具體的了解關東的世家到底猖狂到了何等程度。
一晚上的談話搞下來,關彝只覺得頭疼欲裂:這算是穿越近二十年來,自己碰到的最麻煩的事情了。
和晉國、吳國作戰的時候,相對比較簡單:反正對方的軍隊就在那里,對方的首都就在那里。目標有限而明確,你朝著那個方向努力就是了。
對付異族,也比較簡單:到底不是本族人,各種沒有下限的招數都可以使用。一般而言,肯定有所謂的公知要嗆聲,說你太傷天和什么的。但這不是主流。
但是對付世家就不行了,這不是本族人不好下手的問題:華夏對自己人是最殘忍的,怎么會下不了手呢。
問題的關鍵在于:這個時代,由于教育的壟斷,治理國家的官吏,只能由世家扛大頭。你不分青紅皂白的對世家開刀,搞得所有世家都對你怒目以示的話,整個國家都要崩潰!
關彝以前拿下雍涼的時候,益州有口一百五十余萬,雍涼才七十來萬,這是以大吞小。所以那個時候他對雍涼世家稍微嚴厲一點問題是不大的——更何況他還拿出了相當部分的商業利益進行讓渡。就算這樣一樣有世家進行反叛。
現在呢?關東八州現在政府名冊上的人口肯定不如益雍涼三州,但實際上關東八州的經濟、人口體量比益雍涼三州大得多。雖說關彝早就未雨綢繆開始通過龍首原學院培養自己的官吏,但是這點畢業生,和關東八州需要的官員數比起來,還是太少了。
看看當年的董卓吧,他也認識到世家的危害,也想解決世家問題。但他在主動示好得不到回應后,便用最粗暴的方法:殺人!結果呢,世家們在雒陽對董太師虛以委蛇,然后在地方上跟董太師搗蛋:各種惠民政策全都執行成了殘民害民,還說這都是董卓搞出來的!地方上一天到晚到處都是受災、瘟疫的報告,各種稅收就是收不上來。逼得董太師只有發行小錢來應付——民心盡喪,聲譽盡毀,最后死無葬身之地。
因此,他必須要關東八州世家的配合,絕不能單純的鎮壓。否則董卓就是他的榜樣。
但是,他只需要對方的配合,絕不能讓世家成為季漢政權的主流。因為,這個團體別的本事沒有,拖后腿,拉著優秀的人一起爛的本事,那真是古今無雙。
昔年曹操創業的時候,以曹夏侯聯盟為基礎,團結部分開明世家和寒族子弟,那真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等到他拿下河北四州,吸納了大量世家進入自己的統治體系后,也就只能打打馬超、韓遂之流了。
為啥?因為世家們聰明得很呢:你把國家統一了我們怎么發展呢?只有在分裂中,我們才能左右逢源啊。至于說在歷史本位面,為什么司馬炎能夠完成統一。那是因為西晉已經是徹底的世家政權,大家都愿意在這樣的政權下愉快的生活了。
要安定關東世家之心,必須暫時接納部分關東世家的代表進入朝廷。但絕不能無原則的全盤接納。否則,季漢政權不過又是下一個西晉而已。
總之,這個團體,很難對付。
當然,要對付一個強大的敵人,從內部將其分化瓦解乃是最基本的招數。關彝當然也要這么做。
在這天晚上,他對部分關東世家的代表許以方面之任,對河東衛氏進行聯姻,對裴秀等人進行秉燭夜談,對其他相當一部分世家代表視而不見……如此等等,都是為了將其分化瓦解。
世家大族們的立場是一致的,但是利益絕不不一致。拉攏一部分,打擊一部分,這是唯一可能取勝的方法。
“哎~~聽了諸公今晚的暢談,才知道這關東之地管理起來是如此麻煩,諸公昔年能夠維持關東基本穩定,真是當世不可多得的大才啊!”
“不敢,大司馬過譽了。”
“不是過譽,這是事實啊。嗯,諸公也知道,彝的先祖父出身卑賤,對世家往往有一種偏見。但是呢,在彝看來,世家乃是國之棟梁,不能徹底否定。”
“大司馬所言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