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呢,世家無限制的擴張,最終的結果乃是國家崩潰。這樣做,對世家其實也是不好的。因此,如何在保證國家穩定的前提下,盡可能的保護世家的利益,這才是為政者最應該考慮的。”
“哎呀,大司馬如此想,才是真正的老成某國之言啊。”
“呵呵呵,所以啊,本官想的是,為了達到這種新的平衡,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改革官制。”
“改官制?”
“然也,諸位都知道,我大漢現在的官制,秉承的是兩漢的官制。但是時移世易,兩漢的官制已經無法適應現在的情況了。因此,前些時候,在洛陽城下,本官與我家陛下多番書信往來,大致達成了一致,準備更改官制。”
看著沉默不語,但呼吸明顯加快的四人,關彝微微一笑:“我大漢由于長期偏居益州一地,拿下雍涼之后的時間又太短。所以朝中大臣善于體制謀劃的人還是太少了。因此,在這一點上,長安的陛下特意交待本官,要四位多多幫忙參詳。”
“不敢,不過既然是陛下囑托,我等愿聞其詳。”
“嗯,這官制改革呢,首先是從朝堂上開始改起,簡單的來說,便是三省六部制。”
所謂領先半步是天才,領先一步是異端。作為穿越者,在政治體系設計上,當然有很多現成的方案。但是你能一步到位實行歐美現代民煮制度甚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嗎?
這當然不可能。
兩漢的核心權利機構是尚書臺。不管是丞相、大司馬或者大將軍,如果沒有在本職后面加一個“錄尚書事”,那都只能算是名譽職位。漢光武帝劉秀在尚書臺里已經設有“六曹”。晉國的尚書臺里更是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了。可以說,六部的雛形已經出現,關彝要做的只是輕輕的推一把,把完整的六部制給提前弄出來。
這樣的步子不算太大,不會扯著淡。
“諸公,這三省呢,乃是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其中中書直屬皇帝,負責起草政令。門下負責審核政令。尚書負責執行。其執行的情況由門下負責考核、匯總。最后交還中書進行修改、維持或者廢止。
尚書之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吏部掌升遷黜落,為天。戶部負責錢糧支應,為地。禮部管教育和祭祀,春雨潤物嘛,自然為春。兵部掌征伐,為夏。刑部肅殺,為秋。工部管建設,由于組織人力做大型建設往往是在冬季農閑時節,所以自然為冬官。”
“妙哉!”
“大善!”
“大司馬果為天人啊!吏戶禮兵刑工,天地春夏秋冬。尚書六部,正應天地循環往復。”
“非止如此啊,大司馬,昔日晉國的尚書臺里也有六曹,但是權責不明,稱呼也很奇怪。這樣的六部制,權責極為明確。若是能夠有效建立,肯定是對于朝廷的執行力有極大的改善。”
“呵呵呵,諸位過譽了。這只是本官和陛下大致的思路。具體的細化,還需要諸公的幫助。嗯,比如說這六部吧,本官的意思,每部設四個司,正好對應二十四節氣。但是這些司的職責、名稱,就需要四位大賢好好為本官加以謀劃了。”
“不敢不敢,大司馬有命,我等豈敢不從。愿意擔當此任。”
“嗯,如此就多謝諸位了。諸位也請放心,既然請諸位幫忙完善這套體制,那么,在這套體制里,肯定也給諸位留好了位置。”
“多謝大司馬,屬下等敢不盡心竭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