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辱我太甚!”
“辱你又如何?敢不敢跟我單挑?!”
“你……你徐家人居然敢對曹家人動手?”
“我徐霸效忠的乃是北魏王爺,你們南魏姓曹的,如何打不得?!”
“哈哈~哈哈哈,諸位,諸位……”關復看到這里,不得不出手干預了。他把厚厚的毛領掀開,露出了下面的校徽:“諸位,在下是五丈原學院的學生啊。”
作為穿越者,關彝對龍首原學院的學生畢業之后的去向問題,是總體把控,具體放寬。
所謂總體把控,就是龍首原學院的畢業生畢業之后,不得出仕異族,不得去西域以及泰西甚至貴霜等國出仕。總之,你只能為漢人效力。
具體放寬呢,則是不要求大家都出來做官——學而優則仕這種思想,關彝是很不喜歡的。
在他看來,公務員這種職業,如果聚集了整個社會的精英。那才是這個國家和社會的悲哀:如此,工農商兵自然就會收到歧視和打壓嘛。這樣的社會就會變成后世傳統的文官社會,民族的血性就會越來越少。社會的活力也會逐漸枯竭。
所以,龍首原的學生,除了第一屆畢業生因為剛剛征服晉國需要大量官吏,讓他們都直接出仕之外。從第二屆開始,畢業生的擇業就比較自由,但也提升了難度。
你想做官?可以的。請到大司馬府都官從事郤正那里報到,然后參加考試,考過了才能出仕。而且這種錄取比例是固定的:參考人員的百分之三十。
你沒考上但還是想做官?可以的,明年繼續考就是了——這是在為今后推廣科舉制做準備了。
你想經商?可以,學校給你提供風險投資。你想從軍?也可以,請去隨軍長史衙門報到,霍方伯那里也是每年一考。
若是你想開辦實業,做手工工坊。哎喲,這個大司馬府的記室田子連親自接待你。傾聽你的計劃之后,會鄭重的考慮是否進行風險投資。
所以,魏王國、公國,乃至司馬炎的侯國,都把主意打到了這里:這些家伙其實都是人精,來了長安沒多久就搞清楚了龍首原學院學生的價值:找份課程表來一看不就什么都明白了么?那些所謂的世家大族哪一家可以把學問做到這個份上?
但是!五丈原學院的畢業生就沒好運了。作為季漢最高軍事學府,這所學校的學生畢業之后的去向是固定的:軍隊!
所以,當關復把五丈原學院的校徽一亮。三家諸侯的代表馬上就對他失去了興趣。
不過,他們又迅速的把目光轉向了后面的五個中青年。
“這五位同學,咦?伯致、巨山(衛恒)……怎么是你們?”
“拜見齊王殿……呃,不,大猷,衛密在此有禮了。”
“司馬攸,你說他們是衛伯玉的兒子?嗯,關東世家子,除了身體差一點,學問還是不錯的。這位,伯致賢弟,要不要來我們北魏王國啊?只要我家殿下考核通過了,也是可以予以方面之任的……”
“慚愧慚愧,諸位,我等是受父命前來長安龍首原學院求學的。所以這出仕的事情,就不要再說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