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盧志在野王的別墅里憤憤然的時候,長安皇宮的一間密室里,劉諶和關彝也在針對厭噠人對商路的威脅進行商議。
“大司馬,朕以前讀你的著作,這厭噠人應該是在幾十年后才會南下的吧?怎么會提前了這么多時間向西域進犯?”
“是啊,陛下,臣也沒有想到啊。或許是我們提前打通了西域和泰西的商路,引起了厭噠人的覬覦吧。”
厭噠這個部族,由于其本身沒有文字。所以關于這個部族的研究,后世的歷史學家只能是從附近其他民族、國家史書上的只言片語進行探討。其結果就是各種說法莫衷一是,誰也說服不了誰。
總的來說,可以確定的是:這支部族是白種人,游牧民族,可能奉行一妻多夫制(幾個兄弟共同娶一個女子為妻。如此做的好處是避免了家庭資產的分割,防止家庭越分越弱。這種情況,即便是在21世紀的中國,一些自然條件比較惡劣的,需要家庭保持合力方能生存發展的地區,依然能夠看到)。
在歷史的本位面,這支部族大概是于西元四世紀七十年代從阿爾泰山南下,之后西邊打得波斯人俯首稱臣。東邊把北魏逼得全力應付仍然力有不殆。西南方向則是毀滅了繁榮的笈多帝國……
當然,這些成就都是在長達數百年的時間里,在不同的時間段里取得的。總之,這是一個戰斗力極其彪悍的部族。
不過現在嘛,或許是由于西域商路的繁盛,導致厭噠人提前了近百年被吸引了過來。在讓季漢感到頭疼的同時,也給季漢和波斯帶來了一個好處:厭噠人此時的力量還遠未達到巔峰。這時候清剿,其成本和代價應該要小得多。
“大司馬,看了后世厭噠人的戰績,朕總覺得,我們這次派出的兵馬是不是少了點?”
西域和泰西的商貿通道對于季漢政府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雖說陸路運輸,瓷器基本不在考慮之列。但是在歷史本位面上,華夏就靠著一條蟲,一片樹葉就賺得壇滿缽滿。更不用說現在還有穿越者提前搞出來的很多日用化工品。
從打通西域開始,季漢的對外貿易就始終處于入超狀態。目前這條陸上絲綢之路產生的商稅收益,已經占到了季漢政府財政收入的三成以上。這些錢,絕大多數都被政府投放到了教育和基礎建設之中:近一兩年,關東八州的蒙學建設,新的水泥官道的鋪設。很大程度上來自于這條商路的收益。
非止如此,由于商業的興盛,原本落后的涼州以及雍州西部地區,變得極為繁盛。兩漢數百年來,由于涼州的貧困導致叛亂不絕的局面也徹底平息了。
雍涼的異族積極的參與進這商貿的洪流之中不說,關東的世家也找到了新的生發門路。由此,異族對季漢的侵略性明顯降低。世家對政府清查戶稅以及各種限制世家的政策,雖然還是很不爽,但卻沒有集體決死抵抗的想法。
所以,這條商路對于季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誰敢阻斷這條商路,那真的是抓到了季漢的痛腳。因此,劉諶才對關彝說,咱們這次出兵,是不是派兵多一點?
“陛下,厭噠人的戰力肯定不弱。不過我們的將士現在全部完成了換裝不說,戰馬的更新也基本完成了。所以,我們的戰力也是很強的。再說了,西域那個地方,主要的問題是水源太少,這派出的兵馬多了,后勤都要把我們自己壓垮。”
“嗯,朕以前親自去過一趟西域,大司馬說得有理。那就這樣吧,我大漢出騎兵兩萬,雍涼各部族出兵一萬,西域各國出兵一萬,再加上司馬家的一千人。合計四萬一千人。”
如果說厭噠人阻斷西域商路,只是讓季漢覺得有點痛的話。那對于和庫爾善等商人合作不久,整個家族剛剛扭虧為盈的司馬家來說,那簡直就是生死存亡了。所以這一次出兵,司馬家的態度非常積極,簡直就是傾其所有。司馬駿、司馬伷、司馬泰等有戰場經驗的司馬家人們,全都積極的披掛上陣了。
“大司馬,薩珊那邊聯系得怎樣了?這厭噠人可是在后來拖垮了整個波斯帝國啊。他們這次就不傾其所有?”
“哈哈哈,陛下。這是以后的歷史,現在的波斯人不知道啊。”
“呃……是朕糊涂了。看來這一次只能靠我們自己了。”
“陛下請放心,馬仲英定然不辱使命。若是真的有個萬一,沒的說,到時候臣親自走一趟便是了。”
“呵呵呵,想來還不用勞動大司馬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