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也是這樣認為的。陛下,若是這一次成功擊垮了厭噠人,為了永絕后患,是不是開始新的分封?”
“大司馬的意思是,將我劉家宗室或者功臣分封到西域西北的河中地區?”
“然也,陛下。厭噠人入侵,而波斯人最近幾年卻在不斷的更換沙中沙,同時他們還要面臨西邊羅馬人的挑戰。這國勢可以說不可逆轉的衰弱了。趁著這個機會,把皇室宗親分封到河中,數十年之間,應該能夠站穩腳跟。由此,也為我大漢的絲綢之路形成一個保障。”
“嗯……大司馬言之有理。朕以前覺得司馬家的親戚們都是廢物。可是最近一兩年,司馬家卻振作得很快。相反,隨著我大漢的優勢越來越明顯,我劉家的親戚們卻開始有點廢了。也好,朕待會就去問問甘陵王叔的意思,想來他這樣的人,可不甘心一輩子做一個空頭王爺。”
“甘陵王是有大才的人,若是陛下給他這樣的機會。想來他是愿意抓住的。”
“嗯,大司馬,既然說到這里。朕還有一個問題。”
“陛下請講。”
劉諶抓起身邊的幾道奏折:“這是兩三個月前朕收到的幾道奏章。都是說什么我大漢現在國力強盛,東吳在孫皓的治下民不聊生。故而應該馬上舉大軍南征,以此統一華夏什么的。呵呵,其實這些家伙朕也知道,其身后的世家都是經營瓷器、漆器的。這些東西太過于笨重了,走陸路銷售得不償失。所以,他們急于打通海路。東吳的存在,對于他們來說就極為礙眼。”
“哈哈哈~~陛下圣明。”
“可是最近朕又接到很多奏章,都是勸朕發兵南征的……”
“嗯,由于厭噠人阻斷了陸上商路,所以這些家伙對海路的需求變得迫切起來了。”
“正是如此啊。大司馬,這有點像后世政府是為資本家服務的感覺呢。”
“陛下覺得這樣不好?”
“不,挺好的。正如大司馬以前教導朕時說的,一個民族的精英階層變得有侵略性,其目光不再局限于腳下的土地,而是放眼世界的話,便是這個民族騰飛的開始。朕其實挺高興的。”
“所以陛下想要伐吳?”
“嗯,孫元宗那個家伙近兩年安靜得很,這不符合他的性格。朕有點拿不準他到底要干什么。”
“呵呵,淮南拿下后,會稽世家忙著搬家。孫元宗忙著整合會稽郡,他這時候哪有精力來對我們進行試探?而且最近兩年,東吳境內連發水患,國內可謂是民不聊生,這時候他怎么敢發兵?”
“就是啊,大司馬,東吳這會水患叢生,我們要不要?”
“陛下,臣以為,還是等個兩三年吧。最近這兩年,臣的計劃是,其一,消滅厭噠人,穩定西域商路。其二,推廣各類書籍,為一年后的科舉做準備。而且陛下,過早的拿下東吳,開拓海路后。會造成西北的迅速衰落,這對未來分封諸王到西北是不利的。而且臣花了很多年的時間,用了各種手段。這西北的異族部落基本已經開始瓦解了。但是他們完全融入我大漢之內還需要一點時間。如果這時候因為海路的徹底開通,導致西北商路的衰敗,臣這么多年的辛苦,那可就全都白費了。”
“……原來如此,是朕太心急了。也罷,伐吳之議,全部留中。大司馬覺得什么時候適合伐吳,朕就什么時候發令。”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