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劃走每年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后,諸葛京心滿意足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而下一位吃錢的大戶,工部尚書孫剛可就滿臉苦澀了。
在完成了新一輪強力清查戶稅之后,季漢政府掌控的人口前所未有的上了千萬。但是,這點人口,和兩漢強盛時期的三千萬以上的人口(這是指政府控制的人口,兩漢強盛時期全國總人口不少于五千萬)比起來,仍然是不夠看的。
人口有限,無論穿越者再怎么努力發展商貿,這賦稅終究還是有限的。
現在,戶部預估今年的財政收入,最終大概是錢一百三十五億,這比起西漢宣帝時期,國家年收入為一百一十五億已經高出了很多:宣帝時期國家掌控的戶口已經接近三千萬了啊。
(宣帝時期的一百一十五億怎么花的呢?皇室二十億,文武各級官僚士兵一共二十億。剩下的就是臨時性支出。)
所以,在拿下東吳之前,這點收入,近乎于極限了。
這一百三十五億里,二十五億給了兵部。另外,文官系統的俸祿、辦公費等,固定的是二十億。皇室那邊,由于劉備的兒子比較少,季漢立國到現在不過五十多年,子孫繁衍也很有限。皇宮里的劉諶也很節約,宦官宮女啥的人數很少。再加上劉諶在復興社還有分紅。所以倒不用給的太多:每年十億。
不過呢,雖說太上皇正朝著作死的方向滾滾前進,每年花的錢越來越多。但就算劉禪掛了,這筆錢省下來了。可是劉家子孫的繁衍,也會導致皇室這一塊的支出會越來越多。
現在關彝嘴巴一張:每年財政收入的三成給禮部。那就是四十多億不見了!
如此算下來,這張一百三十五億的大餅,只剩下了三十九億五千萬。
這點錢當然不可能全部給工部,國家每年總得有點儲備資金是不?畢竟這世道并不太平,天災人禍并不少見。更不用說國家還得存點錢準備兩三年之后的南征。
但是工部的工作也很繁重啊。
“兄長……”苦笑了一下之后,孫剛站了出來:“工部這邊,若要按照兄長三十年鋪路計劃完成相關工作,每年,至少三十億,真的不能再少了。”
“定烈,這不行的。”站出來說話的是糜照:“國家多少還得留點錢應付其他的東西。比如地震、水災、旱災等發生后,國家總要救災吧?”
哎,幾年前東征的時候我還在說不用過算著錢糧打仗的節儉日子了。怎么現在錢又不夠用了呢?啊,是了,是我要求太高了,居然妄想普及蒙學教育,居然妄想把水泥路面鋪設到全國各地。而且還加強了審判機關、檢查機關、宣傳機關的力量。還要給軍隊全面換裝……這些東西,實在是超過這個時代的承受能力了。
“定烈啊,為兄是這么想的。嗯,每年給你十五億怎么樣?”
“呃,兄長,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小弟只有在鋪路方面省錢了。按照工部的規劃,現在的水泥官道,路面寬度是一丈七(四米),厚度是一尺三(30厘米)。如果國家實在困難,給不出足夠的經費。那小弟只有把路面寬度全部縮窄到一丈二,厚度縮小到一尺。”
古代的大型車輛,加上輪轂的長度,一般都超過了兩米。四米的路面寬度,錯車都有點困難了。若是縮窄到不足三米……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國內世家越來越多的把資金和人力投入商貿。未來的官道上,肯定是車輛出入頻繁,而且載重車輛會越來越多。所以一開始,關彝做的規劃便是直接把官道鋪設到四米,就是要保證最起碼的雙向前進不至于連車都錯不開。
“這樣吧,定烈。鋪路的時候呢,水泥路面還是按照你新提出的標準進行鋪設。不過路邊一定要留出足夠的空間,嚴禁各路商販緊貼路面修筑各類房屋。如此,等到以后國家財政好轉,我們才有可能重新擴建路面。至于路基的厚度,這個可不能減啊。”
“但是兄長,這樣的話,錢還是不夠。”
“還不夠就把三十年計劃改為五十年。嗯,你先全力修筑雍涼這邊的官道。未來我們拿下東吳后,海貿肯定興盛。到時候西北這邊若是不想就此衰敗,只能是靠物流的速度與海貿的大量載貨相抗衡。所以西北的官道在三五年之內,一定要從長安延伸到蔥嶺,否則西北就會因為商路的衰敗而衰敗。到時候我們對西域的掌控就會迅速衰減,而涼州的各種叛亂也一定會再次此起彼伏。嗯,這么說起來,關東和益州暫時減緩官道修筑,對西北的保護作用還是很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