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厭噠人的事情,就這么定了。子連(兵部尚書田續),還請早點完成糧餉、器械、民夫的準備和調度。讓仲英盡快出兵。”
“喏,下官已經在開始著手辦理此事了。最多三天,長安的兵馬就可以出發。只是大司馬……”
“怎么?”
“自我大漢開始收購羊毛并教給異族青貯飼料技術以來。雍涼的異族已經大大減少了馬匹的飼養,那里的精壯縱馬奔馳還是沒啥問題的,只是這戰力?”
“這個無妨,征召他們,本來就是為了少征召我們漢人自己的民夫。以后我們的對外征戰,打仗的事情必須以漢人為主。但是后勤服務這些東西,可以交給異族。如此,才能保證我漢人不會因為強大而墮落。”
“喏,下官明白了。三日之內,大軍定然能夠開拔。”
“嗯,方伯,長安的這支軍隊計劃由誰領軍?”
“若是大司馬無異議,下官準備讓子純(姜素)領軍。子純在東征結束后進入五丈原學院學習也快兩年了,這時候應該出來做事了。”
“善,大將軍的恩澤,關彝一輩子不敢或忘。趁著這次出征,給子純弄點戰功,早點把少將給升上去。”
“哈哈哈~~下官也是這么想的。”
到底是為大漢鞠躬盡瘁了一生。所以季漢軍方上上下下都對姜素這位姜維的獨子極為關心愛護。皇帝劉諶因為自己年紀不大,所以孩子們都還小。因此直接找了甘陵王劉永做媒,把安平王劉理的女兒許配給了姜素。劉理的正妻是馬超的女兒,馬杰的姑媽。因此,把姜素派過去給馬杰做副將,相信兩人會配合得很好。
厭噠人未來的戰力當然是極為可觀的,不過現在的厭噠人,因為西域商路的繁盛,提前了近百年南下。這少了百年的積累可不是說著玩的。所以關彝對這一仗的勝利很有信心。因此,故人之子,能關照還是要關照的。
說完了西征的事情后,關彝對樊建道:“長元公,你分管禮部和兵部。昨日彝在宮內和陛下討論國是的時候,陛下有伐吳之意。這件事情,可得早些開始準備了。快則兩年,慢則三年,我們應該是要伐吳了。”
作為昔年諸葛亮丞相府故人里還活躍在季漢政壇的最后一人,樊建這時候也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他自己心里很清楚:他能夠坐在這么高的位置,其實只是關彝需要他的存在來安撫已經凋零得不像話的荊州派老人的心。
所以,關彝說到這個話題后,樊建微微一笑:“此事,我已經安排子連開始準備了。”
“大司馬,兵部已經撥款兩億錢給了永安。計劃新造樓船五百艘,斗艦一千艘。另外,兵部也發令給全國各大鐵廠,讓他們加速生產各類板甲和新式鋼槍、鋼刀。有多少兵部買多少。”
“哦?”關彝轉過身對著糜照道:“伯耀兄,你劃了多少錢給他?”
“不多,每年二十五億而已。”
“哧~~二十五億,還每年?這還不多?”
“真的不多啊,子豐。現在國家一共才十三萬常備兵,就算子連現在在為以后伐吳時大擴軍之后的軍備做準備。但現在不用養那么多兵,光是購置裝備能有多少錢?相比起來,禮部和工部才是花錢的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