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若是能夠把兵力補充到二十六萬。則臣建議布防方略如下:其一,荊州方面配置六萬,其中四萬水軍。其二,揚州方面配置九萬,其中兩萬水軍。其三,交州留一萬。其四,陛下親統十萬大軍坐鎮建業。待得漢國入侵,哪里危急就補充到哪里。”
“……士季如此安排,可有什么根據嗎?”
“有的,陛下。”鐘會微微一笑:“以臣的推算,漢國的方略應該是,首先南陽兵先攻襄陽,吸引子眾的荊州兵團主力全部北上江北。然后趁著我軍荊州長江防線空虛的時候,益州的水軍順江而下襲取西陵、江陵。如此,則子眾將軍的荊州軍就被包夾在長江北岸。與此同時,漢國的徐州軍也會大舉南下,牽制臣的揚州軍無法動彈。如此,待得我荊州軍全軍覆沒后,敵方的水軍東下揚州,把臣的軍隊也鎖在淮南江北之地……
此戰的關鍵,是守住荊州。若荊州不失,則我最多把淮南之地打爛。若荊州丟失,敵人規模龐大的水軍順江而下。則我處處被動矣。
所以,臣的建議是。荊州軍放棄襄陽,集全軍之力守御西陵。陛下,諸位,長江三峽水道極為險峻。在夏季無法通行大型船只。所以若是臣料得不錯的話,漢國的入侵當在今年的冬季。到時候,只要子眾將軍能夠堅守到第二年的夏季……呵呵呵,到時候我就能夠讓張令行做第二個劉玄德。”
總的來說,鐘會的策略就是想復刻當年陸遜在夷陵擊敗劉備的辦法。
由于這時代的長江三峽水道暗礁密布,所以在夏季水流洶涌的時候,大型船只是很難通過的。因此,上游的益州想要征伐中游的荊州,一般都只能選擇在冬季進軍。
西陵,就是以前的夷陵。這個地方扼守長江水道由窄變寬的關鍵節點上,只要守住了這里,敵人就無法寸進。
而隨著時間的延長,到了夏季之后。對于上游來的敵人而言就比較慘了:這時候長江水流再次洶涌,可不是你想回去就能回去的了。這時候的戰場主動權就會轉到下游的這一方……這就是昔年陸遜對抗劉備的方略。
當然,劉備當年只有益州一州,無法從荊州和揚州的北面發動進攻。而現在的季漢則是可以多路進攻,因此,光是照搬陸遜當年的方略還是不行的。
“陛下,西陵方向如此應對后。臣在揚州,將以七萬步兵為主力,依托壽春和合肥兩座堅城,逐次抵抗。盡力拖延時間。陛下在建業,親自訓練新征召的新兵。然后以兩萬揚州水軍為機動。哪里出現危機或者哪里出現戰機,陛下就可以率領無難、解煩、帳下三都,以及十萬大軍傾巢而出。一戰而定成敗!
此戰的困難,就在于我軍一開始的堅守能否按照臣的預計從冬天拖到夏天。這其中,子眾將軍在西陵的壓力是最大的。而且,臣不清楚漢國現在的攻城辦法是不是又有了改良。畢竟,三年前的雒陽,陷落速度實在是太快了!臣和順民這三年派出很多人手前往北方打探。聽聞敵人應該是用了塹壕挖掘之法,不過由于走訪到的人身份都不太高,這塹壕之法到底是怎樣的一個體系,還是不太清楚。……”
“哼,雒陽陷落如此之快,根本的原因還是司馬家的人太廢了!再說了,那塹壕之法,雖然朕也不是很清楚到底是如何。不過我大吳地處南方啊。沿線各重要城鎮,都處于水網密布之所在。不管漢國要怎么個挖掘塹壕,哈哈哈,朕敢保證,他們挖不到幾鋤頭便是大量的地下水涌出……”聽完鐘會的方略,孫皓只覺得心中大定:“士季,你的這個方略很好。但是朕想稍稍改動一下。”
“請陛下明示。”
“嗯,從朕的這十萬人里劃撥五萬去荊州。朕不光要守住西陵,還要守住襄陽。襄陽在,以后我們的北伐才有根基!朕深信,關子豐此次定然會重蹈劉玄德的覆轍。到時候就是我大吳反擊的良機!”
“……陛下圣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