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審慎的商議后,張悌等三人把率軍出戰的地點定在了建業西南三十里處的丹陽。
這是沒有辦法的選擇。
首先,建業作為一國首都,是沒有完整城墻的。東吳自立國以來,從來都是以長江做墻。建業這座城市,除了孫權剛剛將治所搬遷到這里修建的石頭城之外。更像是后世那些現代城市:百姓、豪族、世家,逐漸的集中到建業附近,然后自行購買附近的土地,修筑房屋,在沒有城墻的城市緩慢而自由的擴張。
其次,張遵等人把陶濬的尸首送回后,尤其是不少敗兵返回建業后。現在整個建業已經是人心惶惶。不少人已經開始收拾金銀細軟準備外出避難。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如果選擇在建業背城而戰,恐怕打不了多久,本方的軍隊都要散了。
同樣的道理,這一次出戰。張悌等人也沒有帶上剛剛征上來的那兩萬所謂的“新兵”:不是手里有了刀就叫兵的。待會打起來了你們這些家伙一哄而散怎么辦?
“哎,三萬人。雖說都是國家精銳,但是對面的漢軍可是有二十多萬啊。”
“陶世英的部隊還是趕不上了么?”
“不用指望交州的部隊了。若是長江在手,陶世英的部隊可以從贛江直接走長江,全程水路,很快就能到達。但是現在,長江已經不在我手,陶世英只能走陸路。無論如何都趕不上了。”
“也是,若是長江在手,其實也不需要他從交州前來支援。”
“罷了罷了,出戰吧。我等深受陛下大恩,就在這里把這條命還給陛下吧。”
而在另一邊。
“仲思受驚了,沒想到孫元宗不肯降就罷了,居然如此瘋狂。”
“哎,慚愧。靚本來以為靠著幾位將軍和二十多萬大軍,可以狐假虎威一下,創下一人說降一國的輝煌,誰料到差點做了盤中肉。未能達成使命,慚愧之至。”
“無妨無妨,仲思安全回來就好。”長吸了一口氣,張遵站起身來:“本將不善水戰,一路之上都是靠著士治才來到這里。現在終于要打陸戰了,仲思且請稍待,等我滅了這吳狗的最后一支兵,打進建業城,抓住孫元宗,給仲思出氣!”
“前將軍,在下個人出氣與否不重要。但是這一次來的吳軍,乃是東吳最精銳的三萬人,還請前將軍千萬小心。”
“哈哈哈哈,請仲思放心,不就是無難么?”
……
十二月十五日,十五萬漢軍和三萬吳軍列陣于丹陽縣南郊。
這是一片水網縱橫、散在的小樹林密布的地形。是周處等人精心挑選的決戰之地。
東吳到底是處于南方,所以這時候雖然已經開始有零散的降雪,但是大地一片銀裝素裹的景象暫時還看不到的。非止如此,便是枝頭頂著一些白雪的樹木,也都繼續保持著綠色的枝葉。
“啪嘰~”翻身下馬,張遵的戰靴重重的踐踏在了松軟的泥地上。在提腳的時候,戰靴帶起了濕潤的泥漿不說,還在原先的地面上留下了一個不小的腳印。
“嘿!”看了看自己腳下的小坑,以及自己身上這副經過改良,加重到六十余斤的超重板甲,張遵苦笑的搖了搖頭:這個地形,本方的騎兵和槍兵是別想有什么精彩的表現了。
“來人啊,傳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