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青島的房價從04年開始就進入起飛的階段,磚家年年說房價要跌,但房價卻年年漲的跟脫了韁的野狗一樣。
開始大舅覺得四十萬就夠,五年100的利潤,這投資怎么說都是不錯的吧?可到了2007年,那處房產就特么一百多萬了。
面對這種情況,換了誰也會覺得虧啊。還是血虧啊!
一邊覺得自己仁至義盡,一邊覺得自己吃了大虧。那么矛盾自然就不可避免了。
沖突最嚴重的時候,是奧運會那年的年夜飯,因為這事兒,兩個舅舅大過年的差點兒動手,氣的老爺當場打電話喊了楊瑞媽過去當和事佬。
“這事兒……我好像有點兒印象,不過……您當時怎么沒和我說啊。”聽到這兒,楊瑞也忍不住問了起來。
老爸笑著搖搖頭:“這些事兒不管你的事兒,你知道有什么用?你還能當個裁判不成?再說,嫩兩個舅,哪個不親你?”
“呃……這倒是。”
故事到這兒卻并不是一個結束,只是悲催的開始。
自那以后,每年過年,楊瑞一家就必須去姥爺那兒了。
有這樣一個作為“緩沖”的妹妹在,兩個舅舅也鬧不起來。
至于大姨……把二舅“攆了”之后,她在市區北經營了一段時間之后,最終還是回到了市南,畢竟天天市南李滄的跑也太辛苦了。而這個店……她又交給了小姨去打理,跟當初給二舅的說辭一樣,她還是只收房租。
小姨夫跟大舅鬧翻了之后,也和小姨一起做這個。只是……前段時間聽說大姨又想要把這處房產收回去,至于是繼續干辦公用品還是改作他用,楊瑞也不知道了。
相對于這些糾結,楊瑞媽媽還要充當“緩沖劑”、“粘合劑”不同,三姨就超然的多了,她夫家經濟條件略好,是一家大型外貿企業的高管,沒啥事兒的三姨就在大姨的一家店里當售貨員,很是輕松愜意。
當初楊瑞媽剛內退(四十五歲),姥爺姥姥身體又都還好的時候,楊瑞媽也去大姨的店里干過一段時間,自打2010年楊瑞姥爺身體不好了之后,她才完全不去了。
是以,種種糾葛就造成了大舅、大姨、三姨走的相對近,二舅,小姨相對近。楊瑞媽媽嚴格意義上來說也不能算中立,卻有著粘合他們關系的“重要作用”,有楊瑞老媽在這兒,誰也不好意思把沖突擺到明面上來。
這種超然的地位,是因為楊瑞媽媽不爭不搶處世公道所帶來的直接反應。因為只有楊瑞媽媽,才跟所有的人沒有任何的利益上的糾葛,她說誰也能說得著。
“家族不大,逼事兒不少。”待老爸講完,楊瑞忍不住暗自腹誹。
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啊……
爺倆談了許久,楊瑞出了家門心里也還亂糟糟的。
自己家這還只是普通人家呢,里頭就這么多齟齬,本以為只有豪門才有恩怨,哪知道寒門也是一個屌樣。
他深刻地意識到,什么叫做家和萬事興。
如果當初一切都是按照正方向的軌跡去走,每個人的心里是真的想著興旺一個家族而不是僅僅想為了自己,或許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楊瑞不得不承認,大姨和大舅倆人的商業眼光和頭腦不是其他接個姨舅可以比的。
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他們完全可以起到一個帶頭作用不是嗎?
而實際情況卻剛好相反。
但你能說他們有錯嗎?
真的是一點錯都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