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用熟不用生的原則,不管是大舅還是大姨,都對家里的兄弟姊妹開始了游說。希望他們能放棄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來幫他們干。
小姨跟小姨夫同是油漆廠的職工,單位效益并不好,所以下來也就下來了。三姨是印染廠廠辦幼兒園的老師,下來同樣沒有問題。
但二舅的單位雖然效益一般,卻是經營著蔬菜副食的批發,屬于不賺錢也餓不死的那種。
而楊瑞老媽則是在公交公司,老爸在房管局,屬于相對不錯單位,二舅怎么想的當時他們不知道,但楊瑞爸媽當初因為觀念問題,沒有舍得放棄鐵飯碗,但表示有用得著的地方,也會出出力的。
不知道是大舅還是大姨用了什么樣的方法,最終說動了二舅,給他辦了停薪留職,一起下了海。
聽老爸講到這里,如果不知道后續發生了什么,這甚至就是一個家族興旺的開始。
可畢竟人心這種東西,是世界上最南測的。哪怕是親戚,哪怕是親兄弟姐妹。
沒錢的時候,大家都想有錢,而漸漸有了點錢之后,就想更有錢。
但收入就那么多,人卻是不少的,怎么辦?
先是跟大舅一起做印刷廠的小姨夫,因為大舅在利益分配上過于苛刻,忍無可忍地小姨夫與之決裂,到目前為止除了打招呼,再無多余一句話。
大姨這邊尚好,生意越做越大,店也從原本李滄區的閉塞居民小區,搬到了市南沿海一線,還一開就兩個,同時在李滄買下一處網點作為北部市區的橋頭堡,將公司業務覆蓋整個兒青島市區。
二舅下來之后,最初是幫著大姨經營著北部那家辦公用品店。當初大姨說的很好,這家店就全給二舅經營,她每個月只收市價的房租。二舅為人老實,妹妹既然這么說,他也沒啥意見,干唄?
可是干了兩年,因為大姨覺得放棄市區北部的市場有些可惜,加上投資炒股多有虧損,便又將二舅所經營的店給要了回去。
二舅沒招,盡管心里有些不忿,卻也只能退出來。還好當初他辦的只是停薪留職而不是完全的辭職,大不了再回去上班?
但畢竟姥爺偏幫二舅,覺得小兒子應該有一份屬于自己的業務,商量了一下之后決定在振華路購買一處網點用作經營。
在2000年初的時候,那個地方的網點上下兩層買下來也不過20萬。在外公和大舅二舅共同出資下,拿到了這處網點給二舅經營辦公用品。當初大舅也是同意了,只是每年會拿到分紅。
但誰也沒有想到,這處網點,成了兄弟貌合神離的最隱患。
“那會兒誰也沒有前后眼,哪能知道青島這房價漲的這么離譜?當年二十萬的房子,現在二百萬也拿不到啊。”
2005年以后,大舅以前的一些關系,老的老,退的退,盡管江湖上還有他們的傳說,可畢竟已經退出江湖了,關系的缺失讓大舅的生意一落千丈。經濟受挫的情況下,正準備購置房產的大舅,就想要變賣掉二舅正經營的,且已經漲價不少的網點。
這買房子的錢,他出的可是大頭,買掉也沒毛病吧?
可是二舅買賣干的好好的,當然不同意,之前已經掉坑里一次了,這次再讓他掉坑,他哪里肯干?
這倆人自然就嗆了起來。
大舅覺得房子他出的大頭,他有權利處置它,但二舅則說他每年也給他分紅,目前生意都在軌道上,他絕不同意賣,而且當初購房合同的名字可是他的。
最后這件事的解決,還是姥爺做出的。
二舅給大舅一筆錢,算是完全買斷這個房子的歸屬,這樣大家都不用吵吵。
那會兒定的價格是四十萬,購房款的兩倍!
二舅買賣是干的不錯,可一下子也拿不出那么多錢來。只好打了欠條慢慢給大哥。
到這兒,也沒啥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