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啊,今天你上那個什么課,上的咋樣啊?累不累?”
楊瑞能去上eba這是好事兒,以他對父母素來報喜不報憂的性子,自然是要跟他們說一下的。
只是父母年紀大了,eba是啥他們不懂,只是知道兒子又要開始學習了。
學習這事兒,楊瑞初中小學的時候成績還算在班里名列前茅的,只是上了高中以后,在旺盛的荷爾蒙作用下,他的主要精力很難放在枯燥的學習上,玩游戲、跟女同學玩一些朦朧的感情總似乎遠比學習有意思。
在最關鍵的高中生涯沒有好好學習,其結果就是他只上了個專科,距離二本線還有好一段距離。
為此,當初楊建軍夫婦著實頭疼了好一陣。
青春期的孩子大差不差都一個熊樣,叛逆,自我,對父母的話充耳不聞。
那個時候,楊建軍覺得兒子可能不是個讀書的料,最后也不了了之隨他去吧。
人生百樣,學習不見得就是最終的出路啊。
之后的事情,就是如今這樣。楊瑞的人生路,在楊建軍看來,走的也算不錯了。
不管怎么說,現在在家里,老楊夫婦算是真的揚眉吐氣了。或許他們自己本身沒有什么大本事,都是老老實實的退休職工,但兒子牛逼啊!
現在家里誰提起楊瑞,不得比出大拇指?
這幫第三代的孩子里,可不也只有楊瑞是自己創業的?單純這份魄力,就不是他們能比的吧。
現在,卻聽說上學的是不怎么喜歡學習的兒子,居然要去上什么學了,這就讓老兩口覺得很奇怪啦。
見爸媽動問,楊瑞笑回著話:“這還有什么累的。就是多年以后又坐在課堂上,感覺怪怪的。”
“你這小時候不好好學,現在知道學習了?”楊建軍跟兒子開著玩笑。
楊瑞卻也不惱,笑道:“這不小時候不懂事嗎。現在覺得腦子不夠用,充充電。”
“這是好事兒,老頭子你在這說什么風涼話。”韓秀芳白了丈夫一眼,替兒子說著話,轉而問楊瑞道:“你現在再去上大學,班里都是些什么人?大學生?能和人家說到一塊去嗎?”
作為母親,他更關心兒子的感受。
聽媽媽說著如此外行的話,楊瑞耐心地解釋著:“班里可沒有大學生,三十來號人,我這個年紀的都算年輕的,都是一些青島以及周邊大小公司的老板、高管。”
一聽這話,韓秀芳看了楊建軍一眼,奇道:“現在這些人都這么愛學習了?”
楊建軍扶扶老花鏡,嘟囔了句:“活到老,學到老嘛,要不然人家是大老板,咱就是小老百姓。”
“也不能這么說,要我說,學習一下管理理論是其一,另外就是拓展一下自己的人脈關系,多認識一些同檔次的人,我這次的這個班,學費可不便宜。”
楊瑞說著,老楊呵呵一笑,對老婆說著:“看看,這就叫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就你懂得多。”韓秀芳不理老楊,又問兒子:“都什么人給你們講課。”
“這次給我們授課的講師有好幾個,有青大的教,也有大企業的外聘顧問,經驗很豐富。關鍵他們都不會照本宣科,都是拿出一個實際案例掰開了,揉碎了給我們講解分析,我個人感覺收獲還是不小的。”
這個楊瑞說的倒是實話,eba最注重的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在正式上課之前,楊瑞也做過一定的功課,但真正上課的時候,講師超高的授課水平讓楊瑞佩服的五體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