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雄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年輕人。
還以為他是李長興的跟班呢。
沒想到,這會兒說出了一句話,能噎死個人。
“這是你的人?”姜雄覺得跟一個小年輕爭吵太跌份,看向李長興,神色鐵青,“你這什么意思?找潑皮過來罵街?”
李長興勃然大怒,“你眼瞎,這是周先生!”
“你請來的救兵?”
姜雄反應也快,從他的用詞里能看出這個年輕人似乎來歷不凡。
李長興淡淡的說:“周先生主事,來主持這樁生意的公道!”
姜雄看向周浩然,眼神飄忽不定。
以為他是有背景的二代。
不過,姜雄也有些關系。
他此前在報社工作,是個科級干部,92年響應國家號召,下海從商,做起了圖書出版的生意。因為有一定的關系積累,所以能很方便的拿到官方的版號,找到掛靠關系,還有新華書店的銷售渠道。
周浩然很平淡的坐在沙發上,微笑著說:“姜老板,做生意,還是要講誠信。”
姜雄道:“我沒說不還錢,等書賣出去了,自然會回款。”
“姜老板,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你最聰明。”周浩然笑呵呵,眼神銳利,“你說呢?”
姜雄感覺他的遣詞造句挺講究,重視起來,“周先生?”
“周浩然。”
“周先生有什么指教?”
“姜老板是停薪留職下海創業。”周浩然發起心理攻勢,“最壞的結果,是職務沒了,經商也失敗了。”
姜雄沉聲道:“我說了,我沒有欠債不還。等書賣掉了,一定會還錢!”
周浩然能看出來。
他說的是實話。
此前摸底了。
這樁生意里,各方面其實都挺好。
出版社是正規的,書商是正規的,印刷廠是正規的。印刷出來的書,質量有保證;在發行階段,書甚至進入了新華書店的銷售渠道。
甚至還有一定的本土保護,限制外地出版社跟本地出版社的競爭,書店里連競品都沒有。
之所以結果很失敗。
主要是運營的失敗。
細化顆粒度,其實就是市場推廣的失敗。
同樣是賣書,姜雄的賣書生意,和東方朗的賣書生意,最大的區別就是對“供需關系”的心理性把握。
東方朗賣書,跟“市重點高中”、“高考”、“學霸”、“高考分”、“清華北大復旦同濟”等深入人心的概念結合,就可以把需求顯性的表現出來。
姜雄賣《少兒百科全書》,市場需求一定是存在的。
可是,怎么把需求顯性的表現出來?怎么讓消費者意識到他們有這樣的需求?
周浩然見他還在強詞奪理,也懶得跟他多爭辯,淡然道:“姜老板,擺在你面前的,就只有三條路可以走。”
“周先生在哪里高就?”
姜雄不知道這小子有什么背景。
周浩然不應,自顧自的說:“第一,傾家蕩產也好、借高利貸也罷,把欠債還上,這事可以平。”
“如果能還,我早就還了。”姜雄自知理虧,苦澀又嘆息,“我這邊的日子也不好過,想來你們也能看出來。真不是不還。”
李長興說了一句很客觀的話:“你是死是活跟我沒關系,我只要我的欠款!”
周浩然一抬手,打斷了他,淡然道:“第二條路,那就得姜老板放下身段了。你們之間的合作,我看了,還可以。你倆都放手,我來操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