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然是生意人。
所以他最能了解生意人的套路。
劉老爺子說之所以取名“紅樓茶館”,是為了通過“紅樓夢”的因素來紀念祖師爺曹雪芹。
這樣的理由實在過于牽強。
茶館不抽傭金,以賣茶盈利。
想多賺點茶水錢,無非就是取一個更大眾的名字,來蹭流量。
曹雪芹寫的書,那可不叫《紅樓夢》。
叫做《石頭記》。
這書因為太敏感,被清廷嚴管,后來高鶚等人給改版了,該刪除的刪除、該增補的增補,重新搞出來了一本書,這本書才叫《紅樓夢》。
改名之后,《紅樓夢》就廣泛傳播了。
尤其是江南文化之鄉。
《西廂記》《紅樓夢》《金瓶梅》這樣的書,雖說都屬于禁書,可文化人都讀過,哪怕是閨中小姐,也會偷偷。
取一個“紅樓茶館”的名字,大概就是看上了江南之地《紅樓夢》盛行的風氣,來硬蹭!
要說這行當跟曹雪芹有關,那周浩然是斷然不信的。
一問之下,果然如此!
劉正月老爺子說,這個行當,起源于三百年前的康熙年間。
兩百年前的嘉慶年間,這個行當在江南就廣泛的普及開了。
當時有很多茶館,都有這樣的營生。
劉正月道:“當時,商賈地位太低,也缺乏人脈,找不到讀書人……就去找茶館,詢問茶館是否有這樣的人脈資源。”
周浩然表示能理解,分析道:“應該是環境導致的,當時的讀書人常聚在茶館里一起喝茶。時間長了,讀書人和茶館這邊就熟悉了。茶館就有了對接讀書人和商賈的能力。”
劉正月笑道:“大概就是這樣,江南是茶鄉,茶館遍地。最有名的那些茶館,都有這樣的運作。”
周浩然點了點頭,“這是多方共贏的好事,茶館有了聲望,文人有了收入,商賈有了幫手。這就是市場機制啊,平臺經濟的雛形。運作好了,這還真有幾分資本主義的萌芽。”
“后來這行當就越來越盛。”
“什么時候改名‘紅樓茶館’的?”
“洋人來了以后。”
“清末?”周浩然跟上了思路,“鴉片戰爭以后?”
這處紅樓茶館,旁邊就是大名鼎鼎的浦江飯店。
浦江飯店,就是一百多年興建的禮查飯店!
禮查飯店就是鴉片戰爭后中英簽訂了不平等條約,英國人來華建造的。
海港這才開始從一個小縣城,逐漸的成為江南的經濟中心。大批大批的商賈都跑到了租界經商,進一步的促進了海港的發展。
外國人雖然殖民壓迫,但對商賈的剝削遠不如清廷那么狠,在身份上也能對商賈比較公平,不再是士農工商里的下等人。
紅樓茶館這才有了南下的機會,來海港發展。
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