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月道:“海港本地就這一家,租界在一百年前就有商標的概念,我們注冊了‘紅樓茶館’,別人想來也不能用這個名字了。這跟江浙地區不一樣。”
周浩然問:“哪還有?外地?”
劉正月拿捏不準,“這我就不太清楚了,也是聽說的。不過好像不是叫‘紅樓茶館’了。畢竟一百年前很興盛的行當,就算這是新社會了,總歸能存留下一些痕跡。”
“不叫紅樓茶館?”周浩然很好奇,“那叫什么?”
“只是用了紅樓的名義,紅樓會所、紅樓俱樂部什么的,我也只是聽說的。不過,聽說經營的都不是太正規,請了很多……”
劉正月搖了搖頭,沒有說下去,長嘆了口氣。
周浩然面色微變。
馬上就想到了什么。
類似關于紅樓的新聞,他上輩子見過可是不少,許多地方都有類似紅樓的地方。
只不過就如老爺子說的。
跟紅樓茶館這種正規場所不同,那些人借用紅樓的名義,搞出來的那一棟棟紅樓,都隱藏著許多見不得光的罪惡。
劉正月道:“舊社會的時候,紅樓茶館要接待三教九流,難免也會跟一些煙花女子合作。不過,從我在茶館當學徒的那天起,我就只見過書寓,沒有其他。”
“書寓?這是什么?”
周浩然畢竟年輕,對過去的那些詞匯都不明白。
劉正月就解釋道:“行業里對煙花女子的等次分級,最下等是野雞,往上分別是頂棚、煙花間、臺二、長三和書寓。書寓是只賣藝不賣身,比較有身份,黃浦灘的很多電影明星,早年都是書寓出身。”
周浩然嘆氣道:“就怕被一些壞人,毀了這紅樓的名聲。”
“反正這行當差不多也該壽終正寢了。”
劉正月說是這么說。
可他的語氣和表情,都流露著遮掩不住的不甘。
直勾勾的盯著這個年輕人。
周浩然明白他的意思,卻不愿意接,詢問:“老爺子,咱們這茶館,有幾位先生啊?”
劉正月道:“過去很多,號稱‘十三義從’。當時紅幫和本幫大戰多年,本幫也內斗不斷,每次都有‘十三義從’在背后調停,倡導和氣生財。”
“十三位先生?”
周浩然隱約看見了民國時期,紅樓茶館在黃浦灘的風光。
劉正月嘆氣道:“不過那都是過去了,現在不行了,老的老、死的死,要么就是收不到徒弟,都斷代了。”
周浩然試探著問:“我聽說有一個魏先生?”
“嗯,魏先生。”劉正月點了點頭,“還有一位孫先生、一位陳先生、一位張先生。不過,他們都不來了,都放棄了。”
“放棄了?”
周浩然知道,他口中的“張先生”,應該就是弄堂里的張爺爺了。
劉正月道:“看不見希望。”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