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然是互聯網出身。
可國內還沒起步。
怎么辦?
那就只能尋找一個“類互聯網”的工具了,也就是寫信。
能不能成,不知道。
得做實驗。
過去這段時間的寫信、寄信、收信和信件內容的反饋,讓周浩然確信了他搞出來的這個“類互聯網”模式的可行性!
不僅可以用來做電視廣告的推銷,還可以做一些更重要的事!
連喬諾都看出來了。
第二天在單位,整理這些從經貿開發區拿回去的這2192家客戶資料時候,喬諾就感慨著說:“師父,我們還做什么銷售呀!”
“啊?”周浩然有些好笑,“怎么這么說?”
喬諾從筆記本前抬起頭,按捺不住激動的說:“做銷售也就是賺15%的提成唄,這2000多個客戶,我們如果運作好了,哪怕只有一半來訂閱我們的信,那也……也能發大財了!”
周浩然道:“別總掉錢眼里。”
喬諾文文靜靜的說:“工作不就是為了賺錢嘛。”
“是為了賺錢,但賺錢是結果,而不是動機。”周浩然指了指辦公桌上的一大資料,“這些客戶資料,是怎么來的?”
喬諾脆生生的說:“跟《民生調查》合作。”
周浩然笑道:“這不就對了嘛,憑什么能和《民生調查》合作?那是因為我們電視廣告賣的好!做出了銷售成績,有了身份光環,才能調動起更多的電視臺資源。”
喬諾眼眸一亮,找到了一個新的思考角度,“原來是這樣呀!”
“從我第一天做銷售,我就沒想著要靠銷售提成來賺錢。工資、提成,獎金、補貼,還有什么購物卡、米面油,無非就是地主給廠工的生存保障。想靠這些賺大錢,想都別想!”
周浩然是高高興興來電視臺做銷售。
別人都認為銷售受歧視,他不在意,他當初甚至能接受以“黑五類”的身份免費打工入職。
他需要的不是工資和提成。
而是機會。
在銷售的過程里,他結交了孟主任,認識了展總監,跟《民生調查》的嚴宏有了合作。
還勾搭上了《家長里短》的林主編……呃,這個就算了。
寫信的策略,也是他在銷售過程中,為了尋求從“術”向“道”的突破而激發出的靈感。
“如果只是為了賺錢而工作,那還不如天天摸魚躺平,用不著這么努力。工作的意義,是實現自我追求的積累和成長。”
周浩然說的這個論調境界太高,也不知道喬諾能否理解。
不過,她切實認識到了電視臺的威力。
“是呀,真應該好好工作,拿出一個好業績,才能調動更多的單位資源。”喬諾親眼見證過后,才覺得吃驚,“開發區的領導,那級別得多高呀?都跟歡迎領導似的來歡迎我們,調查記者的社會身份可真高!”
周浩然道:“不是記者的身份高,是媒體的影響力大。正面報道,能加官進爵;負面報道,能就地免職。權力只為權力的來源服務,媒體已經成為他們權力來源的一部分了。”
喬諾眨巴著眼睛,“哦”了一聲,然后幽幽一嘆,“師父,現在麻煩了。”
“嗯?”
“2000多個客戶,篩選過后,也有1000個吧?只靠我們兩個,寫地址、貼郵票,也都愁死了。”
“還真是。”
周浩然點了點頭。
喬諾悶聲道:“這些是新客戶,從第一封信開始寄就好了,都是現成的。可來回貼郵票,這也太多了。以后客戶越來越多,這工程量也太大了。”
“拿上電腦,咱們走!”
周浩然現在徒弟太少,只能去尋找外援了。
上車,直奔浦東。
現在的浦東,是全國開發程度最高的地方,號稱“八十年代的深鎮,九十年代的浦東”。
到處是噪音,到處烏煙瘴氣。
到處都是工地。
姜雄在尋找新的辦工地,首要的選擇條件就是得安靜。
中博書局從事的畢竟是文化類工作。
喬諾拎著電腦包。
有點沉。
她抱在懷里,很吃力。
上樓之后,發現這是一家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