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博書局迎來了蒸蒸日上的發展。
現在主要是兩大業務。
一個是印刷廠的訂單,書商的圈子很小,經常會被有關部門組織在一起開會,來教導哪些書可以出版、哪些題材絕對不能碰。
長興出版社直接砍斷腿,印刷費用打五折。
訂單這是搶著上門來。
以至于李長興都有點犯愁。
以前是訂單太少,幾個月都不開工。現在是訂單太多,每天都要不斷的接電話、被催促,都忙不過來了。
另一個核心人物,就是教輔書。
姜雄在做這件事。
已經到了最后的環節,等印完了作協的這批文學叢書,就先把自家的教輔書給印出來。
周浩然這天來到公司看盛溫婉。
發現辦公室里多了一個胖乎乎的女人,三十來歲,看起來老實巴交,五官倒也端正,能看出來年輕苗條時候也算多有姿色。
“浩然,這是我嫂子,孫麗芳。”
盛溫婉見到他過來,趕緊起身。
周浩然笑笑,“原來是嫂子啊,工作還順利吧?”
孫麗芳連忙規規矩矩的站好,“周總,我會努力工作……”
“嫂子,你別跟我見外。”周浩然不禁失笑,“我跟婉姨都是在一個弄堂里長大的,都不是外人。你在這安心干就行,有什么困難了都能解決。”
盛溫婉笑意盈盈的看著他。
心下好笑。
又有幾分古怪。
他叫自己婉姨,然后叫她嫂子……這輩分都亂了。
周浩然跟這嫂子不熟,也不清楚婉姨是否跟她坦白了雙方的關系,就不好太逾矩,只暗示性的說了一句:“婉姨,一會兒下班了,我有事找你。”
盛溫婉會意,這是時隔三天又要受寵幸了,就抿嘴一笑,“好啊,那我等你。”
周浩然轉頭去了姜雄的辦公室。
“咦?你這是要出門?”
“啊!要去星城,那邊有個圖書銷售會,規模很大,我過去看看,咱們的《中博狀元手冊》叢書月末就能全國發行了,盡可能多找一些經銷商,爭取把北方市場給做下來。”
“你先別急。”周浩然叫住了他,拿出了一封信,“這個給你。”
姜雄神色狐疑,“給我寫的?”
“別人給我寫的,我轉給你。”
周浩然必然要充分的利用好信息優勢,寫信的策略,已經讓他個人成為了一個信息的集散中心。
自然要最大化的挖掘出信息價值。
信息,就是眼下這個經濟粗放的年代最重要的賺錢工具。
后來互聯網行業轟轟烈烈的興起。
短短的十余年里,就在國內的經濟結構里覆蓋了方方面面。
主要就是這個原因。
互聯網消除了信息差,讓供給端和需求端可以有效的對接起來了,很難再出現“一方有貨但賣不出去,一方沒貨但沒地方買”的信息窘境。
一些互聯網企業家,解決了社會結構里困擾了人類幾千年的信息交換困境。
一代代的首富都出自互聯網行業,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周浩然的信,在前互聯網時代,就很有效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九合文化公司?”
姜雄看了信,才發現這竟然是一封圖書經銷商的來信。
周浩然道:“這個趙老板,說是外地人,剛來海港沒多久,沒什么本地關系,你認識不?”
姜雄搖搖頭,“不認識。”
“你可以跟他聯系下。”周浩然要把信息資源對接上,“他做過很多年中信的渠道,積累了很廣闊的北方圖書行業的關系網。現在脫離中信單獨出來創業,手里缺圖書資源,正好和我們的教輔書項目對接上。”
姜雄認真的看了這封信,就很吃驚,“這是真的?”
“大概率是真的。”
周浩然有這個自信,對方是來找個尋求幫助的,騙子一般不會做這種事。
姜雄很興奮的說:“如果他真有渠道,那真是幫了我們一個大忙!北方市場……在北方做生意,跟南方一點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