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作好了,這就是一統全國教輔市場的機會!就算做不到一統全國,至少可以坐鎮海港,坐擁南方市場的半壁江山。
周浩然的大餅已經畫完了,說道:“齊總,中博書局永遠會有你的位置。不過,當務之急是先解決掉三彩印刷廠的麻煩。”
齊德強點了點頭,“理解。”
周浩然道:“有些事情,我這邊不方便出面。”
齊德強也明白這個道理。
想要加入中博書局,跟周總去做一些大事,必然得交上一份投名狀才行。
見血的事,中博書局不想沾染。
就必須得有人下手才行。
齊德強咬咬牙,堅定的說:“我以客盟文化的名義,在行業里聯系一些書商,來抵制、討伐和舉報三彩印刷廠。”
周浩然道:“那就請齊總多費心。”
“我這就回去安排!”
齊德強起身告辭。
想做好生意,最重要的就是眼光。
他已經做出了選擇。
送齊德強離開,李長興有些患得患失。
真切意識到了自身的不足之處。
怪不得周大先生要找一個副廠長過來呢。
周浩然看出來了,不為所動,笑著說:“老李,我看廠房里的工人好像多了不少,你招人了?”
“沒有,借來的。”
李長興就簡單的解釋。
現在印刷廠這邊,解決了訂單不足的問題。
又出現了新問題,就是訂單太多了,導致產能不夠。
限制產能的不是印刷速度,而是裝訂速度。
限制裝訂速度的有兩個要素。
一個是裝訂設備,一個是裝訂工人。
所以他從同行那里借調來了50名裝訂工人,長興印刷廠這邊的產能,就算是飽和了。
周浩然問:“現在每月能出多少本書?”
“22萬-25萬,看書的種類。”李長興既振奮,又擔憂,“印刷廠的產能已經到頂了,可現在訂單是越來越多。印刷產業里,國家有意推動更多的資源流向給民間。”
周浩然點了點頭,“等拿下了三彩印刷廠,基本就可以做到一統黃浦灘的民間印刷產業了。”
李長興道:“想要有更大的接單能力,就必須要有更多的工廠。我聽說了政策消息,到了明年,那些國營出版社也都會開放出來,允許他們自由的選擇印刷廠來合作,而不必非要選國營印刷廠。民間訂單量會更多。”
周浩然笑笑,“跟《萌芽》一樣?”
“對,《萌芽》是去年換了社長,開始全面的市場化運作。”李長興想說的就是這個,“《萌芽》放棄了他們一直合作的國營印刷廠的,導致那家印刷廠已經進入了清算流程。”
“嗯?”周浩然眉梢一挑,“現在?”
李長興道:“對,《萌芽》是他們最大的客戶,很長時間甚至是唯一的客戶。可去年《萌芽》市場化之后,為了降低成本,追求更高的雜志品質,就不跟他們合作了。”
周浩然看他意有所動,很吃驚的說:“你不是想收購國有企業吧?”
“啊?”李長興微微一怔,“不行嗎?”
“不行!”
周浩然絕對不會陷進這個泥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