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領導的批條,還有程院士的推薦。
接下來的流程就爽快多了。
聽說周浩然是外地來的,時間很緊,當局很快的就在周末安排了復審,地點還是在清華大學。
現在的清華大學,還比較樸素。
很多老教授都住在校園里。
一問名字,往往就是如雷貫耳。
不過,時代變了。
老一代的學者成了一批被遺忘的名字,年輕人們有了新的追逐偶像。
尤其現在是97年,九十年代初的學術熱潮期已經過了,現在的高校熱點是創業!
周浩然走在清華園內。
就能看到很多大學生,成群結隊的往禮堂那邊跑。遠遠看去,大禮堂外面已經是密密麻麻的同學們了,就好像是追星的場面。
“同學,是誰來了?”
周浩然拉到了一個女同學詢問。
女同學很興奮的說:“這你都不知道?有一個學長,從美國回來了,搞創業呢!”
“創業?”
周浩然眼睛一亮。
這可是個新詞。
只在首都這邊有。
海港那邊沒有創業基因,那邊的普遍說法還是“下海”。
女同學連連點頭道:“嗯呢,創業!互聯網,知道嗎?”
周浩然笑笑,“嗯,知道!”
“對,這個就是,是咱們的學長,麻省理工回來的,可厲害了!走吧,快去看看吧!”
女同學這把他也當成清華校友了
周浩然問:“什么創業項目啊?”
“愛特信!”
女同學的眼睛里,滿滿的都是崇拜。
“哦……”
周浩然的熱情一下就冷淡下來。
愛特信?
沒聽說過!
在互聯網行業里,只要他沒聽說過,那必然就是個失敗項目,創始人名氣再大也只能是互聯網浪潮下的過眼云煙。
周浩然沒有跟這些清華同學們一起去追逐創業明星。
一個人先去找了之前初審時認識的清華大學的劉巖教授,復試的時間還沒到,就去他辦公室一起聊了一會兒。
劉巖教授笑著說:“剛才在外面,看到同學們的熱情了吧?”
周浩然問:“你說大禮堂的創業明星?”
“對。”
劉巖教授笑了笑,自從知道了周浩然的身份后,他的態度就友好多了。
周浩然點了點頭,“嗯,看見了,挺好的,這是高校里應該有的風氣。追逐創業明星,總比追逐娛樂明星強。互聯網必然是未來的大方向,有計劃還是應該多參與。”
劉巖教授道:“對了,我看你上個月,連續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了四篇論文?都是互聯網相關的內容?”
“其實有很多。”周浩然跟他不熟,自然要多展示實力,“老外的工作效率太低了,其實還有八篇論文處在審核之中呢,估計這個月或者下個月會陸續的發表出來。我手頭上在寫的論文,還有六七篇。”
劉巖教授神色愕然,伸手往上指了指,“都是天花板的級別?”
周浩然笑笑,“差不多吧,應該都能在世界一流期刊上發表。可惜沒什么稿費,有的期刊,還要花錢才能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