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美元???”
“對啊,一直就是美元計價的啊。”駱一航攤攤手,“不用美元難道用人民幣嗎?他們的換匯額度又沒多少,根本不夠啊。”
張學松他們瞬間滿面紅光,樂得合不攏嘴哦。
“哈哈哈哈,夠夠,足夠了,哈哈哈哈。”
四百億美元,兩千八百多億,太多了,簡直太多了。
怪不得說外貿掙錢,原來這么賺啊。
其實這么大單,利潤高成這樣的很少,可遇不可求。
但駱一航這個中人,知道兩邊的底牌,知道曼蘇爾那邊真不差錢,拿著別人的錢,隨便花,他要的是政績。
至于“別人”,白來的錢,更不在乎。
——
眾人呼嚕呼嚕再回到會議室。
談合同細節的問題。
工期還是報的五年,但約定了如果提前完工,尾款提前支付。
曼蘇爾沒反對,補了一條需要規定每個階段工程進度,如果延期則尾款也延期。
沒提延期的話等比例扣款并罰款。
條件很好,當場同意。
迪拜有錢,一年區區八十億,輕輕松松。
而且來之前王室就說了,這筆錢迪拜政府補貼百分之二十,那就更輕松了。
剩下的部分迪拜王室、阿聯酋其他六個酋長國王室,各個部落和家族,還有曼蘇爾他們家,都會出資。
反正背后很復雜。
他們也會共同組建一個農業發展公司來管理,各自按照出資額度分配股份。
這出資額度是要搶的。
除了曼蘇爾他們家固定5%之外。
其他的份額怎么分,在阿聯酋那邊已經打出狗腦子了。
蔬菜水果,在中東可是掙錢的買賣。
別的不談,光迪拜,每年進口蔬菜就要二十五億美元,水果十六億美元。
兩項加起來四十多億。
每年。
全部改成自產的話,五到七年就能回本,如果分批建造的話,甚至可以后面建,前面產,還沒造完呢就開始掙錢了。
項目自己給自己賺建設費。
因此,曼蘇爾又提了要求。
扔出一堆歷年迪拜、阿聯酋和中東各國蔬菜水果進出口和銷售數據。
“麻煩各位幫我計算一下,怎么樣才能既保證我們迪拜人能吃上便宜的蔬菜,阿聯酋能吃上低價的蔬菜,并對其他各國有出口優勢。以此來制定設施建造周期并最大限度的盡快回收成本。”
他知道自己那邊數學不行,又沒有超算建立不起數據模型,生產細節也不清楚,索性直接當做合同的一環提要求了。
瞧瞧這要求,便宜、低價、出口優勢,一層層分的多清楚。
還要“最大限度”、“盡快”。
要求是真多。
哪有這樣的甲方,既要又要還要幫你掙錢?
唉,看在錢的份上,做吧,做吧。
張學松開開心心答應下來。
順便要借用一下駱一航的超級計算機。
接下來,到了支付環節。
曼蘇爾那邊又出幺蛾子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