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臉懵逼加上二臉懵逼。
就像在上高數課的時候,低頭撿了根筆,再抬起頭,已經什么都聽不懂的表情一模一樣。
唯一能明白的就是,他們認為不可思議的沙漠中的荷池,只是一套系統的一部分。
而這套系統,又是另一套系統工程的一部分。
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牛批!
東方人真是把種地玩明白了,“玩兒”到了他們想象不到的高度。
“那個……五億美金,真的夠么要不然再加些”
良久,迪拜王室的代表冒出來這么一句。
果然啊,王爺們雖然不懂技術,但個頂個的尊重技術。
看到駱一航面露疑惑。
迪拜王室代表索性就攤牌了,“迪拜河兩岸改造工程,我們在十年前就有過想法,當時咨詢的是英國的園林公司,他們報價132億英鎊……那還是十年前。而駱先生您報價……五億美金”
意思很簡單,即便不看十年的通貨膨脹,單看價格,差了三十多倍啊,真的行么
其實是兩億美金,五億是曼蘇爾提的。
駱一航心說,要說黑心,還是那幫歐洲老爺們黑啊,跟他們一比,自己善良的像個天使似的。
當然,也有可能……
駱一航冷哼一聲,淡淡道:“他們騙你們的,他們做不到。這不是錢的事,這是技術的事。沒有上覆下改,在沙漠里就種不出桃柳玉蘭更種不出荷。沒有我的保水劑,即便種下去也活不了。英國人,他們連膨潤土防水毯都造不出來……”
這話說的,多長志氣。
尊重技術的王爺們聽的特別興奮,就跟他們也有技術了似的。
技術沒有,實物快有了。
而且除了物質的,還有精神的。
駱一航隨后又提起了自己準備的“禮物”。
“我打算為了這次的迪拜河兩岸景觀工程拍攝一部紀錄片。”
“紀錄片我打算分成上下兩部,上部在我國取景,展現我國在沙漠中艱苦奮斗種樹治沙的平凡英雄們的事跡。”
“下部在迪拜取景,記錄下迪拜河從荒蕪變成美景。”
“我能保證的是用最好的而技術和最好的人員,但對于下部的主題,不知各位有什么想法”
駱一航順便拋出個問題,讓他們有點參與感。
說起這個,各個酋長國代表們可來勁了,這活聽得懂啊。
而且拍紀錄片,名氣、地位、流芳百世,露臉的大好事。
“拍!一定要拍!最高規格拍!全國,不,全世界上映!”
“票房最少十億美元,買票房也要沖上去!”
“不,不要票房,免費播放,觀眾十億人,最少要讓全世界十億人看到!”
“我們阿布扎比負責運作,威尼斯、戛納、奧斯卡,能拿的獎統統要拿!”
好家伙,八字還沒一撇呢,想的是真長遠。
這幫王爺們越說越“宏大”,一會兒功夫都聊到首映式請什么人和慶祝典禮巡回車游行了……
等他們熱鬧了好一陣,才終于有人想起來,還沒定主題呢。
真不愧是“高層人士”,提綱挈領拔高度,那真是一套一套的,每個人的發言都最少八層樓那么高。
駱一航之前打算的什么可持續發展戰略,環保貢獻、多元發展之類的根本不夠看。
人家直接給抬到民族的高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