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廣東以“雞有雞味,魚有魚味”是至高信條。
天漢身處秦巴腹地,講究的是好山好水出好物。
廣東追求的是“活殺現烹”,吃的是從生猛到餐桌的最短時間,是“鍋氣”和“鮮活”。
天漢追求的就是“時令時鮮”,什么時候吃什么東西,而且要在最嫩最好的時候吃。
就比如清晨還掛著露水的小青菜,陽光下半軟不硬口感最好的時候新摘的水蜜桃,秋雨后山中剛發出來的松乳菇。
而且廣東有藥食同源傳統,飲食講究“清熱祛濕”、“溫補滋潤”。
天漢作為藥材產地,同樣有藥膳傳統,燉雞要放天麻、糯米排骨里加入黃精,做開花饅頭時會加入杜仲。
總結而言,天漢與廣東,一個依偎漢江,一個面朝南海,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在飲食上遙相呼應,意外得契合。
兩位廣東名廚,兩位天漢名廚,再加上兩位老中醫,共同研究出的配方。
融合了兩地特產,青出于藍的一鍋豬雜粥。
一經上市,立馬征服了天漢人的胃。
順便還有廣東人的胃。
極味樓的老饕熟客們可是不少呢。
旁邊小區的房子都快賣空了。
其中有不少廣東人。
廣東人有錢,又愛吃。
小胖妹只在上菜的時候提了幾句。
廣東食客們一聽,嚯,這里也有豬雜粥了,還是現殺的豬雜,還是頂頂大名的平安溝榮昌豬的豬雜。
時間也跟在廣東一樣。
那可得嘗嘗。
一嘗之下,驚為天人。
統統變成了固定食客,自發的賣力宣傳。
很快就傳遍了極味樓的老饕群體,都是鄰居,樓下遛彎的時候就全知道了。
有了他們這些人背書。
短短幾天,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萬。
一個攤子很快就不夠用了。
先是一出攤就坐滿,到了十二點隊伍排出去老長。
接著演變成十一點半就有人來占位。
再接下來,軍備競賽開始了。
十一點半、十一點、十點半……
最后演變成十點鐘就有百十號人在路邊等著,寧可生生等兩個小時。
十二點豬雜到的時候,排隊的得有好幾百人,一直排到街口去。
苗鑫磊根本忙不過來,再說也不夠啊,他一個人能熬多少粥。
備菜都累死他。
人一多,等的時間又長。
問題是大半夜的,十二點多,為了這一鍋粥,寧可改變了早睡的生活習慣,溜溜等好幾個小時。
你說喝不著?
那還能不發火!
插隊的、搶座的、吵架的、大吵大鬧的,甚至動手的。
每天都有。
天天有人報警。
人多了還阻礙交通,交警也天天來。
苗鑫磊不勝其煩,也管不住。
急的他滿嘴水泡,找到強娃直說不干了,錢都退掉清賬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