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羅老師萬萬沒想到的是,此時的復讀一班,已經分裂成了完全不同的兩個群體,他們就像兩列分別駛入叉軌的列車,越行越遠。
以夏月、金勝利為核心的大多數同學,就像一列老舊不堪,但是卻志氣滿滿的蒸汽火車,噴著一團團的濃煙,吭哧吭哧的奮力爬坡。
而李野那個八人小團體,卻切入了電氣軌道,無聲無息的加速、加速、再加速。
李野等人下午五點離開學校,六點開飯,在姜小燕做飯的時間里,胡曼等人已經開始抄題、做題。
六點半吃完飯,直到十點半結束,整整四個小時的時間,胡曼等人都被李野摁在題海之中,不停的撲騰、嗆水,
以至于她們回到宿舍之后,滿腦子還全都是試題、試題、試題。
而等她們走了之后,李野會根據當天晚上的情況,決定第二天的試題范圍和難度。
借助于腦海中的“生物硬盤”,李野把上輩子從中考到高考的卷子,從易到難,逐步的向胡曼等人灌輸。
如果胡曼等人都會做,那這類題就會直接pass,如果都不會做,明天繼續,并且重點講解。
等到了白天上課時間,胡曼等人就會集中精力背誦,攻克那些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
八十年代是沒有“考綱”的,大量的高考題都是背誦題,是名副其實的“背多分”,這也是復讀班死磕高考的看家本領。
像胡曼、夏月這一類的優等生,已經有了很厚實的背誦基礎,把那些中下游的學生擠在了身后,
而李野在晚上給她們開的“小灶”,就是更上一層樓的戰斗技巧,幫助她們華山論劍,欲與群雄試比高。
現在很多時候就是,老師在上面講題,胡曼等人抬頭一看——
這題我會做,
這題我見過,
這題這么簡單的嗎?
連續多次之后,胡曼等人直接不看了,把精力全都用在了背誦上。
<divclass="contentadv">反正李野會在晚上幫她們篩選搞定的,就算她們漏掉了題,李野也會給她們兜著。
臨近放寒假的時候,羅老師忽然在課堂上公布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消息。
“這一學期的期末考試,是我們和縣一中聯合出題,同樣的試卷也會用在全縣的畢業班、復讀班里,”
“你們一定要認真對待,拿去全部的本事,不要丟了我們縣二中的臉面.”
班內的學生一片嘩然,緊張的氣氛迅速彌漫了全校。
全縣聯考,對于那些普通學生來說,可能感覺不到什么,就是一次普通的期末考試而已。
但是對于復讀班這些經歷過高考的學生來說,其心理感受卻完全不同。
這就是一次高考前的預演,全縣每年一共就能考走那么幾個學生,如果不能在全縣聯考中拿到一個極為靠前的成績,那就證明考上大學的希望就極為渺茫。
不過相對于某些人的緊張,八人小團體中的胡曼等人,卻是摩拳擦掌,準備在這場考試中試試自己的斤兩。
“你說這次咱們能考進前幾名?”
“跟縣一中比我不知道,但跟咱們班比的話.能進前十吧?”
“嗯,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