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被羅清以約萬分之一的光速投擲而出,這幾乎是人類最先進電磁炮炮彈出膛速度的三倍,在石子出手的瞬間,就在大氣層層中磨出明亮的光輝,但又被那無形的靈力所包裹著并沒有被大氣層摩擦干凈,最終命中了天空中四散穿梭的艦載機。
火光從海面開始蔓延到天空。
石子命中艦載機的瞬間,極高的速度的石子在狹義相對論的加持之下,其強大的動能幾乎瞬間就將戰機砸的粉碎。這種狀態下的石子,威力甚至更勝于普通的防空導彈。
無數鋼鐵候鳥呼嘯著墜向大海,所幸,這些參與本場‘死亡軍演’的戰機同樣是由電腦端進行遠程無人操縱的。
但也有例外,比如一位駕駛著u2偵察機,在萬米高空充當戰地記者的駕駛員,聽見距離自己飛機周圍呼嘯而過的超級石子,默默在胸口上畫了一個十字。
當內環的最后一艘戰艦,來自日本的‘出云號’輕型航空母艦被羅清摧毀時,在出云號的前方,作為毀滅起點的第1艘被摧毀的‘摩耶’,此刻也尚未完全沉底,仍在燃燒著。
火焰在此刻完成了閉環。
一條周長達800公里的燃燒環,出現在太平洋之上
艦隊的內環已經被羅清覆滅,接下來是艦隊的中環區域。
毫不猶豫的,羅清消失在原地,當人類的雷達系統檢測到羅清身上散發的劇烈電磁波動時,這位修仙者就已經出現在了中環的起點——美國的‘小鷹號’常規動力航空母艦。
——來自美中俄英法印等國家的大多數航空母艦都聚集在這中環區域。
由于羅清毀滅內環的速度實在是太快,全程甚至不到三分鐘,以至于中環的航空母艦及其護航艦隊們完全無法在這短暫的時間內做出有效機動。
就這樣,十艘航空母艦組成的超級艦隊,出現了一些混亂,在五角大樓指揮官們麻木震顫的情緒當中,羅清無視了‘耳麥中請稍等一下,給人類留點面子’的傳呼,開啟了第2輪穿梭。
這一次,羅清大幅度減緩了速度,僅以20公里每秒,約60馬赫的速度,沖向了第一艘航空母艦。這個速度已經在人類的理解范圍之內了。
在約6,500萬年前,毀滅恐龍的那顆小行星也是以60馬赫的速度砸向地球。
但理解是理解,應對是應對,這顯然是兩碼事。
當美國“小鷹號”號航母的預警系統捕捉到異常時,羅清的身影已出現在航母戰斗群核心,天空上有一支f-35c編隊剛起飛,但還沒有完全升空,就被甲板上撒出了一把石子全部擊碎。
除了有一架充當戰地記者的f-35c戰機幸存之外,剩余的戰機如同被機炮掃中的海鷗,瞬間被砸碎成天空中的碎屑。
那名f-35c的戰地記者,則戰戰兢兢的看著在航母甲板漫步的羅清。
由于小鷹號航空母艦的體積比其先前所貫徹的驅逐艦大得多,更幾乎是本場戰斗中體積噸位最大的戰艦之一,因此羅清想要靠貫穿傷害擊沉航母,幾乎不可能。
這種十萬噸級的巨艦,是能抵御小當量核爆而不會被炸沉的龐大存在,有軍事研究員曾言,人類未來的太空戰艦的體積,也只會與航空母艦的體積相似。
航空母艦,這本就是人類所能建造最大的鋼鐵城市。
慶幸的是,美國沒有派遣尼米茲型或者福特型核動力航母參與演習。羅清有把握激發核動力航母內部核動力系統出現微型核爆炸,進而快速擊沉航母。
但他卻拿這種常規動力,無法造成大型殉爆的龐然大物沒有太好的辦法。
但你說有多費勁,那倒也不至于。
對‘小鷹號’航空母艦的毀滅最終以羅清的一腳而告終
10萬噸級的中央艦體像被踩扁的錫箔紙,飛行甲板向下凹陷的弧度超過極限并瞬間斷裂,甲板上僅剩的兩架還沒有起飛的f-14殘影慣性被釘在艙壁上。
這一腳將最終將狹長的航空母艦踩斷為兩截,中間向海面鉆去,兩頭高高翹起,千瘡百孔的密封船艙很快就吸滿了水,終于完成了對這艘龐然大物的擊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