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技術負責人見話題偏了,又拽了回來:“‘天河’三號的算力每秒運算量達到了千萬萬億級,這相當于十億臺‘銀河二型’的總合,面壁者雷迪亞茲的恒星型核彈數據,面壁者希恩斯的人腦模型,這東西都能暴力計算出來。”
千萬億級的計算量,這已經大大超出了羅清的預期,他驚喜道:“這么快?這才八年,我還以為計算量能推進個幾百倍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你們推進了上萬倍!”
“但也就僅此而已了。”技術負責人的笑容有些尷尬,“實際上,俄羅斯那邊因為資金不足沒能搞出這種級別的超算,以法德為牽頭的歐盟,還有老美那邊都整出了類似的超算,其中‘天河’三號雖然是最先進的,但本質上也沒有拉開代差。在計算機的領域,算力差個百倍以內都屬于同一代產品。”
“不能再繼續精進了嗎?比如把未來的‘天河四號’造的更大!物資不是問題,我可以給你們批,能源也不是問題,多造兩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就行。”
“宏觀的方向確實不是問題。”那負責人扶了扶眼鏡,“問題出在微觀上面。”
“怎么說。”
“因為電子偏移和摩爾定律的極限,堆更多的宏觀材料沒有意義了,傳統電子計算機,歷時81年的電子計算機發展史,我們走到頭了……繼續鉆研下去可能還能提高個幾十上百倍甚至上千倍,但這沒意義,太大了不具備實用性。”
“原來是這樣……那這種級別的計算機,在未來夠用了嗎?”
不只是技術負責人,所有聽到這句話的工程師們都搖了搖頭。
答案顯而易見。
“相比于三體人通過智子所展露的冰山一角的技術,我們就知道,三體人的計算機技術超出了人類太多,我們最先進的計算機可能在他們眼里面就是一個高級點的算盤。”
“算盤也比沒有強。”羅清安慰道,他覺得自己得為此做點什么,他問:“圖工,目前有沒有其他方向的計算機路線,非電子的,非馮諾依曼結構的。”
“有倒是有。”負責人說。
“你后面是不是還要說個‘但是?’”羅清問。
負責人豎了個大拇指:“但是基本上全失敗了,在您閉關后,中美俄日德法英各自牽頭了一條新型計算機路線,分別是量子計算機、光子計算機、核子計算機、生物分子計算機、非馮結構計算機、混合式計算機等,也是百花齊放,只可惜全都沒有成功。”
羅清猜到了答案:“因為智子?”
“一部分是,但不全因為智子。”負責人解釋到:“中國的量子計算機和美國的光子計算機,一個是利用量子力學中的【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等特性,使用量子位進行計算,一個是利用光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基于光子的【波動性】和【干涉效應】來實現信息處理和傳輸。這兩種辦法缺少理論的支撐,屬于被智子掐死的那一類,早早就停下了研究。”
“俄羅斯人的核子計算機純粹是理論大于實踐,利用核過程,如核反應或放射性衰變來執行計算操作的計算機,這其中蘊含的復雜數據,需要同等級的計算機來輔助,這屬于拿手電筒照太陽能燈,有效果但沒意義。”
“日本人的生物分子計算機走岔了道,也不行了,至于非馮結構的計算機,那屬于沒有雞就想先生蛋范疇,混合計算機的本質就是把落后技術組裝出來,可惜計算機不是階梯計劃,電子計算機再怎么混合組裝也還是那個樣子,反倒不如一根筋肝摩爾定律極限的‘天河’三號效果好。”
等這位技術負責人說完,才發現羅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
良久之后,羅清突然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