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時間之外的往事——冬眠者法案
在人類文明與三體危機碰撞的三百年里,《冬眠者保護法案》如同一塊被潮汐反復沖刷的礁石,記錄著時間的變遷。
這項誕生于危機紀元初期的法律,試圖用條文穿越時間的限制,但歷史證明,沒有任何東西能在時間的洪流中保持本心,《冬眠者保護法案》也是。
危機紀元元年,古箏行動結束后,冬眠技術被聯合國緊急解禁。這項原本用于醫療延壽的技術,迅速成為戰略資源。
通過低溫休眠暫停生命體征,人類首次實現了對時間的“借貸”
——精英科學家、軍事領袖與關鍵工程師被優先送入冬眠艙,以期在未來中被喚醒。
人類尚未意識到這項技術將徹底改寫文明的未來,冬眠者不再是沉睡的個體,而是成為跨越世紀的戰略資源。
初代法案在倉促中出臺,針對冬眠導致的倫理問題和法律風險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公眾對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死亡不平等”技術產生了深惡痛絕的恐懼。為了防止生命極權分子的武裝破壞。
“時間平等”抗議者與防暴警察的沖突,成為危機早期最尖銳的社會矛盾之一。
直至冬眠技術商業化階段開始之后,社會矛盾才相應減弱——那些有足夠資源進入冬眠的富人階層,天然站在了抗議者的對立面,富人階層通過對輿論的操縱和渲染,人們漸漸默認了“死亡不平等”的事實。
而當時的人類政府非常有先見之明的將冬眠基地的位置從青藏高原改到了南極極點。
南極,這塊與世隔絕的冰大陸,在未來的數百年中使得冬眠基地處于了一種相對安全的境地,哪怕是在“大低谷”時期,混亂的秩序也未能影響這塊被冰雪覆蓋的凍土,冬眠者的們也幸運的躲過了這場混亂。
但也不是所有的冬眠者都幸免于難,在民間,仍然也誕生了不少民營冬眠基地,這些冬眠基地在誕生之初,憑借著強大的安保武裝力量和先進設備,吸引了不少富豪的注意力。
這種冬眠基地在危機紀元100年大低谷時期達到頂點時被毀滅了,著名的例子是難民沖擊斯德哥爾摩冬眠中心,并從中屠戮了137具保存完好的精英遺體。
他們本應蘇醒于末日戰役前夕。
在危機紀元38年,聯合國補充了《冬眠者保護法案》,其中強調了財產托管體系的健全,冬眠者的財產體系,除了一部分被冬眠者以“冬眠遺囑”的形式交付給了后代之外,大多數冬眠者資產都被折合成了所在國家的基本貨幣,并存儲于了超級人工智能“moss”的量子數據庫中。
考慮到人類社會因對太空領域的強投入,未來史學派預言的“大低谷”時代已經不可避免。
這種因資源分配不均和生活質量下降導致的經濟社會性危機并不是擁有強大力量的面壁者可以改變的。
為了進一步保障冬眠者的權益,人類社會將最大的資本概念“金融”,幾乎完全移交給了超級人工智能“moss”中。
人類文明這種因擔心‘存錢罐’被砸碎反而將‘存錢罐’交給人工智能的行為,取得了歪打正著的效果。
在“moss”中,金融達成了真正的絕對公平。盡管這種絕對的公平,在無窮時間的沖刷下極易形成“金融終產者”的出現。
但當時的人類顯然沒有計算到這遙遠的風險。被“moss”存儲的冬眠者資產仿佛在人類的經濟體系中蒸發了一般。直至冬眠者蘇醒后,這些疊加了數百年最低利息的“資產”才會還給冬眠者本人。
長達數百年的利息積累給冬眠者帶來了巨大的財富,這一度導致了后危機紀元的冬眠者富豪熱潮,甚至由此引發了針對冬眠者電子詐騙。
《冬眠者保護法案》還詳細保障了冬眠者蘇醒后的基本權利,比如法案第四十五條設立的[冬眠者再教育中心]。但在冬眠者的“大解凍”時代,《冬眠者保護法案》所規定的冬眠者權益很難得到貫徹執行。
除了跨越了兩個世紀的資產因moss的保存下完完整整的交給了冬眠者,蘇醒的冬眠者大多被隨意的塞了一本注意事項之后就被驅趕出了解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