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上校引用了一個詞,叫“技術規模”。
上校說:“由此可見,吞食者文明的技術規模,遠大于地球人類和三體文明。”
聯合政府主席看著在透明晶體中游動的波江女孩,連聲嘆氣:“怎么會有那么大的飛船呢……上個世紀有個老電影片子叫《獨立日》,那會兒還沒有三體危機,獨立日的外星飛船,直徑有15公里大小,那就是人類想象過的最大飛船了。
哪怕到了現在,最大的恒星級戰艦,歐洲艦隊的‘悖論引擎號’恒星級戰艦,長度也不過才2.2公里,總噸位也才百萬噸左右……吞食者飛船比地球還大,這究竟是怎么制造出來的?難道他們不受材料力學的限制嗎?”
眾人沒有說話,在接觸到吞食者飛船之前,誰也不知道答案。
波江晶體雖然記錄了波江座星系毀滅的畫面,但她們并沒有記錄關于吞食者飛船的數據。
或者說,波江文明根本就沒有‘記錄數據’的概念。
人類只能對波江晶體儲存的視頻進行反復觀看,試圖推算出更多信息。
羅清問:“這個吞食者文明,現在距離太陽系還有多遠?”
太空軍司令說:“應該還有7000天文單位左右,先前1000天文單位的判斷是錯誤的。”
羅清的神念半徑在60天文單位左右(8976000000公里)
神念再膨脹一百倍都夠不到,羅清放棄了,他又問:
“這個數據是怎么得出的?”
太空軍司令說:“在危機紀元96年時,排險者文明告訴我們,太陽系混戰將會發生在100多年后,那也就是說,吞食者文明需要用100年來到地球。按照他1.5‰光速,乘以100年的時間,大概可以得出,在危機紀元96年時,吞食者文明距離我們約10000個天文單位。
現在是危機紀元120年,24年過去,吞食者飛船距離地球可能只剩下6000~7000天文單位左右了,目前我們正在嘗試用激光測繪來獲取精確距離,在光速的限制下,至少要小半年之后才能得到具體數據。”
7000個天文單位聽起來很遙遠,光大概需要跑兩個月的時間,但在宇宙的概念里,這已經近在咫尺了。
相比之下,三體第一艦隊還在2.8光年之外徘徊。
“吞食者飛船在前往太陽系的旅途中已經連續跋涉七萬年了,七萬年啊……七萬年前的人類甚至還處于舊石器時代。”太空軍司令感慨的說。
這種時間和空間尺度,讓羅清的眉頭皺了又皺。
上校說:“首長,7000個天文單位對于我們來講并不遠,以無限邊疆號為例,在前進四的情況下,無限邊疆號只需要一年多的時間就可以達到吞食者飛船的位置。”
太空軍司令搖頭:“上校,這不是距離的問題,10%光速航行的飛船固然很快,如果我們想去三體星,只需要40年就過去了,為什么不這么做呢?
這當然是因為我們并沒有必勝的把握,去放棄太陽系構筑百年的防御體系,前往敵人的老家進行戰略決戰是愚蠢的。在對待吞食者文明上,這個道理也一樣。”
羅清也贊同這一點,在敵方實力不明的情況下,據太陽系而守是最明智的選擇。
怎么說太陽系還有人類搭建的防御體系和后勤支援,而宇宙深空什么也沒有。
聯合政府主席說:“比起技術規模,我更擔憂他們的技術層次,但從飛船來看,吞食者文明要比三體文明還要先進,畢竟三體文明可沒有能力推動他們的行星逃離三體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