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十四年,唐玄宗召見河南尹崔隱甫,欲加大用。中書令張說薄其無文,奏擬金吾大將軍,另薦與其相善的崔日知為御史大夫。玄宗不從,以崔日知為左羽林大將軍,以崔隱甫為御史大夫。崔隱甫與張說由是結怨。
御史中丞宇文融日漸受重,并在封禪結束后插手吏部銓選,張說患之,多有壓制。而另一名御史中丞李林甫,則是由宇文融所引薦,李林甫的姨夫還是長期受到張說壓迫的宰相源乾曜。
由此張說便達成了得罪了御史臺所有高層的成就,并且不出意外的遭到了御史大夫崔隱甫、兩名御史中丞宇文融和李林甫的聯名彈劾。
這便是開元十四年這一場政斗的大體脈絡,也是張洛明明知道會有此事卻不加提醒的原因之一。正如武惠妃所言“前因頗深”,并不是什么突如其來的政治傾軋。
深受張說欣賞的張九齡在事前也曾提醒過張說要小心宇文融,然而張說只是說“鼠輩何能為”,結果就被“鼠輩”給狙擊了。
張洛來到清化坊通過牛貴兒聯絡武惠妃,主要并不是為了張家這一場政治風波,那并不是眼下的他能夠涉足的領域,他更多的還是想要幫周良洗刷冤屈、將其夫人救出。
但眼下朝堂上大佬們斗生斗死,誰會關心區區一個九品小官的生死與清白?所以就算張洛本意不在于此,也得把這件事跟時下的熱點聯系起來,才能獲得關注。
周良的遭遇固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河南府官員們敢這么做、性質就有點嚴重了,如果再上升到前府尹崔隱甫,那就與當下的崔隱甫彈劾張說案緊密聯系起來了。
這件事有沒有崔隱甫的指使?涉事的河南府官員,當中誰是崔隱甫的黨羽?甚至于洛南在此春夏之交幾番遭遇水患,崔隱甫這個前府尹又該承擔多大的責任?
一旦崔隱甫被卷入輿情物議的旋渦當中來,那他針對張說的彈劾傷害力必然會大打折扣。一個九品小官的遭遇不值得擺在朝堂討論,但是一個御史大夫是否稱職,那就要仔細掰飭掰飭!
所以張洛不是來求武惠妃的,而是要給她一個契機、一個角度去介入并影響朝堂中的人事紛爭。
雖然武惠妃讓牛貴兒說她對此也無能為力,似乎是沒有要干涉外朝人事的打算,但大家身上都流著武家的血,我還不知道你?
牛貴兒雖然也算伶俐,但顯然并不具備太高的政治智慧,并沒有領會到這一層意思,在聽完張洛的講述后,神情也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微微頷首道:“原來還有這樣一樁事,郎君當真是一位難得的知恩義士,自身猶且不安,居然還為報恩急于奔走。此事我記下了,明早返回禁中后一定奏報惠妃。”
張洛也不指望他能聽懂多少,接著又繼續說道:“當下家中人心惶惶,此事我也未語于家人,當今世上唯與惠妃親緣可攀,故請惠妃細為參詳該當如何。事若有解,受助者自是感激不盡,必也會傾力報答惠妃!”
話說到這一步已經算是明示了,你想當皇后的話,自己躲在宮里剃頭挑子一頭熱那可不行,起碼得在外朝也要有過硬的支持。要能幫我爺爺渡過這一難關,他能差事兒?
雖然張洛對武惠妃進封皇后一事并不樂觀,也不覺得他爺爺會蠢到沾這汪渾水,但事情一碼歸一碼,總有個前后次序,現在畫張大餅大家一起心懷期待,總比看別人場上斗得不亦樂乎、自己站一邊干著急要強。